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3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长生有些颓废,但很快就调整好精神,还有事情等着他去做。
    徐长生带着学生,走出了崔府,回头,整个崔府已经燃烧在了熊熊烈焰中。
    正如孔老先生所说,天花始于此也终于此,这是最好的结局,徐长生也实现了他最终的目的,将天花控制在这个府邸中,如今一把火将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一炬,都不存在了。
    至于陛下说的,诛恶首,其余满门带回京都受审,也没有必要了。
    山东,从今以后再无崔家。
    徐长生回到了郡守府,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整个河南道,无论百姓们愿不愿意,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牛痘接种,消息传到其他各道,原本有些不愿意接种牛痘的,也惊吓得赶紧接种了。
    总之,这次全大唐,大规模的接种算是完成,以崔家之死,和孔老先生等无私地奉献为代价,从今以后,大唐人再不惧怕天花,徐长生也不知道这样的代价值不值得。
    徐长生带着李治带着学生们离开河南道的时候,沿途的百姓夹道相送,崔府无一人生还的消息,百姓们也知道了,要不是晋王,要不是徐家子,要不是这些学生,他们可能也和崔府差不多了吧。
    一时间,李治和学生们的名声,在整个河南道一时无二,河南道的百姓还商量着,等来年就将他们的适龄孩子送去徐家子的学院学习,那些白衣将是他们永远的记忆。
    回去的路,就没有来时那么赶了,徐长生甚至为李治租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李治正兴奋地对窗口骑着大白的徐长生道,“我们回去后,我就将我的经历讲给学院的所有人听,雉奴可勇敢了。”
    徐长生一笑,“恐怕他们没有时间听你讲故事了。”
    李治一愣,“为什么?”
    徐长生心道,因为三年一次的科举马上开始了啊,学院的学生估计都忙疯了吧,哪有时间听你这小逗比吹牛。
    第123章
    一路上, 比徐长生他们赶路的速度更快的是,救治河南道天花的消息的传播。
    一场原本以为会祸及整个河南道甚至天下的灾难, 居然被控制在了一个小小的府邸之中, 这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
    再加上, 晋王李治也在队伍中,沿途的官员基本都热情的接待着, 李治的名声已经传出河南道,要说这次治理天花名声最响亮的就要数这小短腿了, 沿途的官员都想见见这个传闻中贤名远播的晋王,听说河南道的百姓都不叫李治晋王了,改叫贤王。
    李治还懵逼着勒,他不就是搬搬药品?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贤……贤王听着他都害羞。
    现在他们的时间并不赶, 徐长生问道, “这些官员这么热情,要不我们停下来见见?”
    李治躲在马车上,将窗帘关得死死的, “不不不,我谁也不见,他们肯定要大张旗鼓的搞什么宴会,我害羞。”
    徐长生嘴角一抽, 这就是名声传天下的贤王?
    徐长生想了想,科举将近, 他还得回去给他的学生们备考,不见就不见吧。
    于是, 干脆直接向长安进发,不见就谁都不见,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用了好几天,才回到长安,一回到长安徐长生肯定要去陛下那述职,他是带着任务去的河南道。
    让学生们直接回学院,徐长生去了皇宫。
    陛下那肯定早得到了相关消息,当然其中细节还是需要他亲自汇报的。
    “如此,就是长生这次去河南道的全部过程。”太极宫中,除了李世民,还有几位丞相也在。
    李世民一叹,“崔家虽然罪该万死,但最终协助接种牛痘的推广,还付出了崔家所有人的性命,朕就不在追究了。”
    崔家已经覆灭,所有的罪过就让它化作尘埃。
    魏征说了一句,“可惜了孔老先生这样大义之人。”
    徐长生眼中的暗淡一闪而过。
    “没想到雉奴一人就请来了军队镇守,这才防止了百姓暴动,小小年纪,勇气可嘉。”
    “更是以皇子的身份,安抚百姓,让接种牛痘得以正常推广,有我大唐皇子的担当。”
    连两位丞相都夸奖了好几句。
    李世民表情有些古怪,雉奴怎么回事改变也太大了一点,心道,丞相们还不知道的是,他的那些奏章好多都是雉奴批阅的,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会掀起什么动荡来。
    李世民不动声色,然后道,“徐家子,你这次建功颇丰,不仅控制住了河南道的灾情,还让我大唐以后都免去了天花之害,有功于大唐,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徐长生这次的确是有功的,但……付出的代价却沉重了些,说到底,这次河南道出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弄出了培养天花之法。
    李世民不提这茬,明显是觉得瑕不掩瑜,对整个大唐而言,这点小的过失可以忽略不计。
    徐长生虽然也知道,天花之害无论如何都要解决,不然就不仅仅死这些人了,所以对培养出天花病原体他并没有什么后悔,但内心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让他接受奖励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徐长生说道,“这次能够成功推广天花,还多亏了太医院的医官和学院的学生,长生就不表功了。”
    李世民一愣,徐家子以前可是无利不起早,这次怎么……
    见徐长生怎么也不接受奖励,几位丞相也面面相觑。
    徐长生离开后,几人还在讨论,“徐家子这性子怎么说变就就变了?我还在想着奖励他什么好,他又不来朝中做官,这奖励可是为难死人了。”
    “以徐家子的能力,稍微培养培养就是治世贤臣,可惜可惜啊……”
    徐长生整理完心情,就骑着大白回学院了,一路上的情况来看,长安的接种也完成了。
    一走到学院门口,就看到一群小班的小萝卜头,雄赳赳气昂昂的扬着脑袋在那等着,这是怎么了?
    一看到徐长生,一群小萝卜头就啊啊叫的往外面跑,“院长,你为什么不带我们去河南道?”
    “对对对,居然只带了李治,哼。”
    徐长生嘴角一抽,原来是来“兴师问罪”的,要是真将这群小萝卜头带上,那何时才能到得了河南道?
    徐长生有些好笑,被一群气势汹汹的小萝卜头围住,“刚才李治给我们吹牛,可威风了。”
    “我们也要这么威风,院长大人偏心。”
    徐长生嘴角一抽,原来是李治惹的祸,这小短腿一回来还知道跑去小班显摆了?有点飘啊。
    徐长生假装脸一沉,“我离开这段时间,你们学习怎么样了,考及格了吗?”
    引来一群尖叫,掉头就跑,“院长大人能不能不要一回来就提这个,扫兴。”
    “对,扫兴。”
    徐长生好笑,这不是打蛇打七寸嘛,当然要直击要害了。
    在一群小萝卜头的簇拥下进入学院,学院还是一如既往,回到学院,徐长生的心情平复了不少,这里可是他的地盘。
    当然,学院也有些不同,学习的气氛严肃了一些,应该是因为三年一次的科举将近的原因,错过了这一次科举就得等三年以后,大家都挺紧张,特别是大班的同学,都在博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之知的机会。
    徐长生一回来,就去见了先生们,先生们的重点也放在了大班身上。
    徐长生眼睛一眨,“离科举还有一个月吧,该教的基本都已经教了,现在是巩固旧知识的时候。”
    先生们点点头,“这一个月是最重要的一个月,要是能抓紧这一个月,科举的表现必定能更上一层楼。”
    徐长生露出了笑容,“作为院长,我也不能不表示表示。”
    众位先生一愣,徐家子这又是要闹哪样?虽然知道徐家子闹腾,但每次都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所以众位先生也没有反对,翘首以待的听着。
    徐长生笑道,“我们如此这般……”
    于是,当天,先生们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学院的学生还在庆祝院长回来了,特别是大班的同学,徐长生一回来,他们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因为没有了新的内容教授,每节课他们都在复习备考,先生们也在学舍中巡堂,有问题的可以直接询问。
    今天像往常一样,学生们来到学舍就开始复习了起来,难得的是一向准时的先生却稍微晚了一些。
    和先生一起进来的还有徐长生。
    一群学生热闹,一个个喊着院长大人。
    徐长生压了压手,让学生安静下来。
    这时学生们才发现了不同,因为先生和院长手中都拿着好大一叠试卷。
    试卷算是学院独有的一种考核方式,学生们并不陌生,但现在不是月考的时间啊?怎么还拿一大堆试卷进来?
    徐长生说道,“今天,就不让你们自己复习了,我们来做习题,这些习题都是先生们通过历年来科举考试的内容精心准备的,通过这些习题,你们也能了解你们还有哪些薄弱的地方,重点复习。”
    学生们一愣,原来是这样,虽然和平时的复习有些不同,但他们还能接受。
    徐长生一笑,开始发试卷了,“这张试卷要求你们在这堂课就做完。”
    学生们拿到试卷,内容有些多啊,一点时间都不浪费才能勉强做完吧。
    都没时间思考,就开始答题了,完全沉浸在试卷中,直到下课的钟声响起,学院专门打造了一口古钟,敲响的时候来提醒先生和学生上下课。
    还好,他们刚才奋笔急书,也算勉强做完了。
    徐长生和先生将试卷收走,学生们松了一口气,课间有十分钟休息的时间。
    只是……
    下一堂课,另外一位先生进来了,徐长生又跟了进来,同样的手上抱了好大一堆试卷,“同学们,我们来做试卷吧,这样你们就能知道你们薄弱的地方,重点复习。”
    学生们一愣一愣的,这话有些耳熟啊,上节课不就说过了吗?
    都来不及想,试卷就已经发下来了。
    既然如此,做题吧。
    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下午,同样的一套套卷子被抱了进来,为了配合学生科举考试,连徐家村的印刷坊都开始发力了。
    这就是徐长生为学生们准备的题海战术,有用吗?那是肯定的。
    这些题都是先生们针对科举出的,先生们对科举熟悉得不得了,他们以前要么是科举考试的阅卷官,要么干脆就是科举的出题者,他们出的题,其实已经无限接近科举的命题了,说不定还能压中题。
    只要认真的做一个月题,再纠正自己的错题,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学生们突然发现,他们就像变成了做题机器一样,除了做题,啥也不用干了。
    就这样,他们做了整整一天的试卷,反都反应不过来,因为时间十分的紧凑,根本没有思考其他东西的时间,脑子里面都是题。
    本来以为做了一天的题,强度足够了,结果晚自习先生们抱着他们白天的考卷来了,开始讲题分析题。
    整整一天,他们都在试卷中度过。
    如果,学生觉得他们今天就像回到了月考的时候一样,那么接下来他们才发现,他们每天都是月考时间。
    第二天,第三天,接下来的时间,白天都是在做题,晚上都是在听先生分析题解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