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房相,孔祭酒那肯定要去请帖的,这两老头可喜欢他了,动不动就夸他。
    好基友李承乾那肯定也是要去请帖的,甚至连陛下皇后娘娘那他也得礼貌性的送请帖,至于请帖递不递得进去,那是另外一回事。
    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人。
    不知不觉,他在大唐已经和不少人认识了。
    整个长安也因为八月初五的接近而变得格外的有活力,都在等着到时候去听听徐家子不一样的宣学,上次没有去的人可是天天听别人炫耀,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
    第46章
    写请帖, 为了表示诚意,肯定得徐长生他亲自写, 还得用毛笔写。
    毕竟铅笔现在虽然畅销, 但是购买的大都还是寒门子弟和一些商铺账房先生, 用铅笔不够正式。
    所以,徐长生是怀着一颗羞耻心写完请帖的。
    他的字啊, 现在是想藏也藏不住了,实在有点丢他好基友的脸, 跟着学了这么久,怎么还写得扭来扭去的。
    所以说,有些东西,没有天赋吧, 它真学不好。
    徐长生写的帖子都堆了一大堆, 这才让人挨个挨个送去。
    然后……他就跑了。
    骑着大白,跟着徐家的商队走出了长安,他准备回徐家村。
    听说他的贴子送出去后, 一些大儒看得血管都差点气爆了,这就是国子监学生写出来的字?特别是教他书学的国子监博士欧阳询,好些日子不敢出门,羞于见人。
    谁说徐家子的书法是他教的, 他就跟谁急,明明是太子教的。
    此时, 徐长生已经出了长安,回头看了看长安城。
    他从贞观三年的冬天来到大唐, 从徐家村来到长安,如今已经是贞观四年七月中旬了。
    时间看上去过得还挺快,也挺充实。
    国子监要放假两个月左右,下次进学就得等天气凉爽的秋季了。
    他穿着开裆裤进的长安,如今回去却是穿的书生小长袍,这就是改变。
    路还是那个坑坑洼洼的路,连官路都是如此。
    出了官路,就更加不用说了,完全是山路,徐家村真的够偏僻,也难为了他们徐家村的族叔们,每天都是通过这样的路将货运到长安。
    徐长生回归,徐家村的人早在等着,连大祖父都在,特别是一群激动得不得了的小孩子,隔得老远就长生长生的叫。
    徐长生回来了,回到了已经大变样的徐家村。
    别看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才八月初五,但还有很多细节要做。
    比如……路边的垃圾桶得立起来吧,比如八月初五那天肯定人满为患,至少得有地方卖饭卖水给他们吧。
    还有就是他的两个课题,他也得一一亲自试验。
    所以,徐长生回到徐家村,也就当天叙了叙旧,第二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得不说,徐家村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他扦插的那些花大部分都存活了,如今一大片一大片的,越来越茂盛。
    徐长生让人每隔一段距离就摆上了垃圾桶。
    在每排房子中间的步行街,也就是用红砖砌成的街道上又摆了不少休息用的椅子。
    徐长生在村子里面到处跑,检查着还缺了些什么。
    一群孩子每天很早就提着个桶跑去打水,然后开始浇花。
    徐长生眉头皱了一下,他们提水的路程非常的远,以前还没什么,但现在徐家村的花卉多了起来,这群孩子得非常早起床开始提水,然后到了中午才能将所有的花浇完。
    这些孩子热情得不得了,没有一个抱怨的,但……终归太麻烦了。
    徐长生想了想,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来水,他们后山有一处特别大的湖泊,常年都有水形成溪流向下流,可见湖泊的水除了下雨天囤积,应该也有不少来自地下水,不然也不会一年四季都流不完。
    就是离村子远了一点,不过这也不是问题,那里的地势高,引水肯定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水源的问题解决了。
    剩下的就是气压和管道的问题。
    自来水是需要气压的,不然稍微高一点的地势水就上不去。
    不过湖泊所在的位置比徐家村的地势高,也就是说他只要再加上一些辅助气压就够了,并不需要将水压上几十楼那么高的气压。
    正好的是,如今徐家村的房子修建完毕,后山那么多烧砖的火窑也空闲了下来,正好利用起来烧水生压。
    徐长生想到的是通过烧水,产生强大的气压,原理和高压锅差不多。
    这样不仅辅助气压有了,还能为徐家村统一提供热水。
    徐长生眼睛一亮,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火窑都不用挖,现成的就可以用,只需要稍微改装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麻烦的是管道。
    在秦的时候就已经有地下道水管了,修建于统一六国前,水管是陶制的,可见五千年的文明的确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古人的智慧有时候也特别的震惊人心。
    秦时就有地下水管道,可不是徐长生乱说,上一世他就去参观过这类古迹,位置正是安阳的殷墟。
    到了唐朝,这些管道相对来说要先进了一点,不过主体还是陶制,只是在连接部分用了一些软体组织进行密封。
    因为地下水道在唐朝并不流行,所以使用的地方并不多,但工艺是已经有的。
    徐长生想了想,他要是现在开始自己来研发自来水所需要的管道的话,二十来天的时间估计是弄不出来的。
    一咬牙,买!
    无论如何也得将自来水系统在八月初五前弄出来。
    这样村里的用水解决了,也不用让孩子们一天天不亮就去抬水浇花。
    现在他只要设计出水龙头就可以了。
    想到这,就跑去找大祖父,买管道肯定要花大量的钱,而且管道还得让那些商家专门烧制才行,因为现在还没有专门卖管道的商家。
    也亏得他们徐家村现在赚了不少钱,不然这自来水系统是肯定弄不出来的。
    大祖父也是一咬牙,答应了,现在徐家村不愁吃不愁穿,留那么多钱在手上也没有用。
    于是,一个队伍的徐家族叔带着钱出门了,他们去找商家为他们烧管道。
    徐长生也开始设计水龙头,然后让十六叔做出来。
    现在,徐家村的房子和路都修好了,大量的劳动力已经释放了出来,大部分人都被安排去了榨油,制作豆干之类,加上滑轮组的助力,徐家村的出货能力也是大大的提升。
    现在,又得安排一些族叔来挖埋管道的线路,徐长生也拿着笔画来画去,管道的路线他肯定得安排好,并记录下来,不然以后将他的管道挖坏了就麻烦了。
    这样热火朝天的忙碌,每天都充实得不得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
    徐长生要的管道终于在最后几天抵达了徐家村,大唐的青花瓷是十分精致的,可见当时的烧制工艺已经十分不错了,所以烧制他们要的管道并不是特别难,毕竟烧制管道的工艺肯定是比不上烧制青花瓷的。
    赶紧让一群族叔抬着管道,埋进了地里,再掩盖上泥土。
    后山挖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这些比较大的管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湖泊的水引进蓄水池。
    然后将蓄水池密封起来,连接到后山的火窑,火窑烧水产生的气压通进蓄水池中。
    蓄水池出水的一端又连接无数小的管道。
    管道埋到每一家门口,但肯定做不到像现代钢管那样通过墙壁直接接通到屋里面,所以只能连接到家门口。
    不过好的是,每家门口都埋了一根,这样用水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打挤。
    再在尾端接上水龙头,大功告成。
    徐长生跑来跑去检查每一个地方的管道,身上都汗湿了。
    徐家村的人虽然热火朝天忙了这么多天,但还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
    每次问徐长生,徐长生也笑得神秘得很,一个劲说,过两天就知道了。
    徐家村的人现在耐心非常好,就笑呵呵地天天等着。
    这一天,所以的管道都已经埋好,从表面看根本看不出来地下有什么,只是在每家每户门口露出一个管道,管道也用砖砌了个台子保护了起来,也就是说,大家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水龙头多一点。
    “可以了吗?”十六叔和大祖父都在,还有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其他徐家村的人,听说他们忙活了这么久的事情完工了,也跑过来看热闹。
    徐长生点点头,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水源,水压,管道,这些条件都满足了。
    “试试吧。”徐长生说道,能不能成还得看结果。
    “我来我来。”长柏哥儿早就迫不及待了,这两天他每天都跟着徐长生跑,大概知道这个东西是要干什么,但他觉得太神奇了,那个湖泊离他们徐家村那么远,水能引到他们每家每户?
    徐长生点点头,长柏哥儿昂首挺胸,然后在围着的水龙头上一拧,“是这样吧?”
    水龙头其实就是一个开关,再简单不过。
    但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看向徐长生,一脸疑惑。
    徐长生靠近了一点,在水龙头的出口听了听,说道,“等一会。”
    没等多久,水龙头就发出奇怪的“呼呼”声。
    一群人都愣住了,这是个什么意思?
    徐长生心道,第一次进水,管道内都是空气,听这声音,是水将空气压得排了出来。
    有了这声音,才是正常的。
    又等了一会儿,又是咕噜声,奇怪得很。
    长柏哥儿也学着徐长生的模样去水龙头那听,只是小脑袋才靠近,突然……哗啦一声,白花花的水流冲了出来。
    长柏哥儿都惊呆了,炎热的天气,被冰凉的水淋得全身都湿透了,忍不住打了一个机灵,嘴巴里面不停的往外面吐水,“出……出水啦!”
    随着他声音的喊出,周围的人一片哗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