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2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婷哦了声:“我对这些不太了解,那我们要的家具能按照图纸做出来吗?”
    “技术上没问题,但细节上我需要跟社里师傅们再讨论讨论。”
    “你们要讨论多久?”
    “我现在找人开会。”主任说完便让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去喊人开会,但他本人没有离开,而是跟苏婷商量道,“另外我想问一问,家具打好后,这些图我们能不能画一份留下来。”
    苏婷明白对方的意思,却没有直白提出来,只问:“您的意思是?”
    主任用更简单明了的话解释了一遍刚才的内容,而后搓搓手道:“如果你们愿意,这批家具我们不收手工费,你们出材料钱就行。”
    这倒是意外之喜。
    画图时苏婷考虑过版权问题,但几十年后人们的版权意识都很薄弱,家具服装,一家出了新款,很多家跟风甚至照抄,更不用说现在。
    她要做家具,肯定要把图稿留在合作社,他们想自己用,完全可以趁打家具的这段时间里,临摹出一份画稿。不,都算不上临摹,她给出的只是外形图,合作社的师傅在做之前,肯定需要重新制图,理由合理顺当。
    以后合作社拿着重新画的图供顾客选择,她都未必能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做不了什么。
    合作社主任能主动跟她说这些,可见他为人正派,虽然只免了手工费,但苏婷知道这种小的合作社,哪怕是主任,手头权力也很有限。
    而且苏婷画这些家具时,虽然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但整体还是后世流行的家具款式,她没把这些当成自己的东西,更没指望过靠它挣大钱,所以她痛快地同意了合作社主任的提议。
    跟苏婷谈好后,合作社主任就去开会了,虽然他开口邀请了苏婷和贺东川,但他们都知道讨论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技术方面的内容,他们作为外人并不适合参加,婉拒了邀请。
    这个会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合作社主任出来告诉他们,这批家具技术上要求不高,他们合作社能办到,只是颜色上可能做不到跟图稿一模一样。
    这点苏婷能理解,她上色用的是颜料,跟油漆肯定有差别,表示这个可以再商量。于是合作社主任叫来油漆师傅,跟她详细讨论家具配色。
    等什么都确定好,时间也快到中午,两个孩子饿得饥肠辘辘,而他们还要去六十七号拖木料。
    夫妻俩商量过后,决定兵分两路,贺东川带着合作社的人去六十七号,苏婷则带着两个孩子去国营饭店点菜。
    等到第一道菜上桌,贺东川也办完事过来了。
    等他坐下,苏婷先给他倒了杯水问:“那些木料够用吗?”虽然他们买了些木料,但数量是自己估计的,不确定够不够。
    贺东川说:“可能差点,我让他们先打卧室和厨房的家具,回去后我再找人问一问,看能不能再买些木料。”
    正在埋头苦吃的贺焱抬起头问:“我们房间里的家具是不是很快能打好?”
    “我跟他们说了,先打你们房间的家具,但速度不会太快,估计要一个多月。”
    合作社里木匠师傅虽然多,但年底是结婚办喜事的高峰期,打家具的人也多,所以订单排到了半个月后。
    虽然合作社主任说这几天就安排人打他们定做的家具,但能调动的木匠就一个,学徒倒是有两个,可都只能打下手,所以速度上不会太快。
    慢慢也插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住进新家?”
    贺东川说:“估计要到年后。”合作社肯定能在年前打完这批家具,但因为家具上都要刷油漆,所以打好后要晾一段时间。
    “好吧。”
    兄妹俩齐声叹气,他们还以为很快就能住进新家呢。
    ……
    木工合作社的速度比他们预想的要快一点,刚进十一月,兄妹俩房间的家具就打好了,油漆也晾得差不多了。
    贺东川趁着周日休息,到木工合作社把打好的家具拖回了六十七号。
    拖家具的车是木工合作社安排的,他们进木料送家具都需要用到车,跟运输公司关系不错。
    抬家具的人则是贺东川现找的,这一年回城知青明显增多,有些人是通多招供、考试回来的,但有些人是偷着跑回来的。
    前者回来后有工作安排,后者都成了盲流,有些人混混度日成了街溜子,但有些人不想啃老,偷偷做起了小买卖。
    搬家具这种只需要出力气的工作,一堆人抢着做。
    贺东川找了两个年轻人,抬着家具麻利地上楼下楼,完全不需要他动手。
    等家具的这段时间里,苏婷和贺东川没有闲着,他们找人重新刷了墙,又自己来做了两次卫生。
    现在六十七号跟之前比不说大变样,也能称得上焕然一新,尤其是家具抬进去后,看起来真挺有模有样。
    贺焱年纪大了,情绪表达比小时候要内敛些,就算喜欢也没有表现得太明显,只是站在房间里,看墙壁看家具,像是怎么瞧也瞧不够。
    慢慢则没有那么多顾忌,走进房间就惊喜地叫出了声,爬到床上坐下问:“爸爸妈妈,我晚上可以睡这里吗?”
    “你一个人睡这里?”苏婷问。
    慢慢脑子转得很快:“还有哥哥啊!”
    苏婷拒绝道:“不行,这里没有棉被,而且家具上刷了油漆,需要通风散味。”
    “好吧。”慢慢双手展开,大字瘫倒在床上,闭着眼睛问,“那我们什么时候能住进来?”
    “年后吧?”
    “年后是什么时候?”
    “今年是一月底过年,还有三个月吧。”
    慢慢侧过身:“还要好久啊~”
    “这是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考虑。”
    慢慢继续叹气,离开时特意跟床、衣柜、梳妆台等家具一一道别,要是不知道的只听声音,说不定会以为她是要远行,以后都不回来了,在跟朋友道别。
    对此苏婷只能感慨,小屁孩的世界,她不懂!
    ……
    一九七八年年末,到一九七九年年初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
    第一件事是三火系列的第四个故事正式完结,因为掉马的缘故,这个故事完结后,苏婷不止被编辑催稿,班上、乃至学校里认识认识她的人,见到她都是一连三问:新故事画了吗?讲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开始连载?
    苏婷的回答也是一键三连:在构思,在考虑,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学校想做校刊,这事学校里的老师教授都不方便掺和,所以任务落到了学生头上。当然,学生们也很乐意参与其中,毕竟如果校刊能办起来,毕业时他们的履历上也能多一笔。
    而其中响应最积极的,非中文系的学生莫属,他们对口啊!而马燕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迅速在刚成立的校刊编辑部里担任了重要职务。
    苏婷本来不准备参与,她应付催稿的回答并不是在敷衍大家,她的确在构思新故事,所以她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但校刊众人都觉得苏婷名气大,有她在,校刊推广起来肯定更容易。最终,他们经过开会讨论,决定让马燕来当这个说客。
    马燕从小就当班长,大学更是进了学生会,并混得风生水起,说起道理来一套一套,苏婷都说不过,答应了在校刊担任职务的事。
    但两人也说好了,苏婷只担个名头,重要场合去晃一圈,告诉刚进校刊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校刊有她这么个人就行。
    换句话来说就是吉祥物。
    第三件事是这一年的十二月,在最新的会议中,上面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虽然短期内,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街面上的店铺仍然全部都是国营的,那些大着胆子偷摸做生意的人依然躲躲藏藏,生怕被人抓到。
    但苏婷知道,这些都是暂时的,这次会议后,一个新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未来十年的变化,将会翻天覆地。
    最后一件事,则是过完年后他们退掉了租了一年的房子,因为打了新家具,他们之前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家具不再需要,书桌和沙发茶几他们卖给了段晓兰夫妻,剩下的则都折价卖给了周教授。
    他们需要整理的行李只有衣物,这大大减轻了他们搬家的难度,过程也非常顺利,不到两小时就全部搞定了。
    住进新家前贺东川弄到了煤气坛,找人检查了淋雨系统,换了新的水管和淋浴喷头。
    于是搬到六十七号后,时隔多年,苏婷终于在自己家里洗了淋浴,心里非常满足。
    同样满足的还有贺东川,他也终于满足心愿,拉着媳妇在浴室里来了一次。
    过程他很满意,就是有点费水,或许天气暖和后能再来一次?
    第126章 一封信
    “小苏早上好, 吃饭了吗?”
    “送闺女去上学呀?”
    苏婷骑着自行车,载着慢慢穿梭在巷子里,期间碰到熟悉的邻居, 互相笑着打招呼, 简单寒暄两句便错肩而过。
    翻过年到三月,苏婷就在这条巷子里住满四年了。
    这年代的人不像几十年后都关着门过日子, 再内敛的人,一条巷子里住久了, 邻里之间关系也熟悉了。
    更何况苏婷个人虽然算不上社牛, 但贺焱和慢慢都性格外向,巷子里同龄的小朋友他们基本都认识,孩子熟悉了,家长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太生疏。
    这不,光出巷子这几分钟, 跟苏婷寒暄的就不下十人。
    出了巷子,街道就变得宽阔起来, 苏婷顺着人行道往前,到路口再右拐进去,没一会,幼儿园就到了。
    在街道托儿所读了一年半以后,苏婷就把慢慢送进了这家幼儿园,从小班读到大班,现在慢慢已经是大班学生啦!
    将自行车停在学校门口,苏婷踢下脚撑, 让慢慢先下车。
    慢慢今年五岁进六岁, 个头长高了不少, 长手长脚的, 抱住苏婷的腰,能稳稳当当地坐在后座,所以早在年初,贺东川就把固定在自行车后座的座椅给拆掉了。
    后来因为慢慢觉得直接坐在后座太咯人,贺东川就翻找出了一块木板固定在后座,然后用棉花和布料缝了个垫子,现在后座除了硬了点,没其他毛病。
    慢慢手脚灵活,两手撑在座椅上,往后一跃就下去了。
    刚站稳,就有小姑娘跑过来:“慢慢,早上好!”挽住慢慢的手后,又跟苏婷打招呼,“苏阿姨早上好。”
    “芸芸早上好。”苏婷停好自行车,笑眯眯道,又抬头看向芸芸妈妈,“早。”
    “早。”
    打过招呼,四人转身走进幼儿园,两个孩子手挽着手走在前面,苏婷和芸芸妈妈落后半步。
    芸芸妈妈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对了,你是不是要毕业了?”
    因为芸芸和慢慢从托儿所开始就一直一个班,四年下来苏婷和芸芸妈妈之间的关系也处得很好,所以她们对各自的情况都很了解
    苏婷是七七年冬天参加的高考,七八年春天入学,今年读完她就要毕业了,她点头说:“这个月毕业。”
    芸芸妈妈继续问:“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早在上学期,苏婷就听人问过这问题,而提问的人很多,有学校教授、辅导员,还有班里同学,以及大院军嫂。
    大学这四年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参加的课外活动虽然不多,但光在校刊担任职务这一条,就比很多同学强。
    更何况她还是知名连环画家,而且大学期间她发表了不少文章,大四暑假她刚出版了一本文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