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18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贺东川笑着问:“要不改天我带你去他家里,你亲自问问他?”
    “那还是算了吧,”苏婷果断拒绝,“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当他真这么夸我了。”
    “本来就是真的。”
    “好好好,真的真的,相信你好了吧。”
    ……
    过了大概一周,锦旗寄到了,贺东川将其上交后,部队就安排人联系了当地公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跟预想的一样,虽然没有记功,但在开内部会议时,基地司令提了这件事,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贺东川一番。
    虽然只是口头表扬,但这也足够贺东川出风头了。
    当天晚上,就有回家休息的军官跟自家媳妇提了这件事,到第二天中午,这件事就传遍了家属院。
    军属安置办和妇联的人得知其中还有苏婷的事,接连上门询问事情前因后果,隔天就召集全体军嫂开了场会,一是为了宣扬防拐,二是为了表扬苏婷。
    于是贺东川在部队里出了次风头后,苏婷在军嫂中也出了次风头。
    两个单位组织开完会还没完,她们听从苏婷建议,商量着搞了个活动,准备严抓防拐教育,一边搞防拐小课堂,定时定点分批组织军嫂和孩子们去上课,一边钓鱼执法,从周边大队找脸生的人,让对方去学校门口忽悠孩子。
    刚开始,好些军嫂都不乐意去上课,觉得防拐这事,说一次就够了,隔三差五地说,烦不烦啊!
    但等钓鱼执法搞起来,这些军嫂都没话说了,因为两个单位找的人,一钓一个准。
    小孩子嘛,戒备心少,嘴巴又馋,陌生人给块糖就把人勾走了,把他们家长气得哟,个个觉得脸上无光。
    基本上隔天,两个单位的人就会把这当成反面案例,拿到小课堂上讲,其他家长看到,回去后纷纷对孩子耳提面命,让他们不要嘴馋,不要轻易跟着陌生人走。
    小课堂上讲过几次反面案例后,两个单位找的人用糖果和零嘴钓不到孩子了,家长们知道后心里挺得意,还有人想既然孩子们不会被骗了,这个防拐小课堂该结束了吧?
    结果刚提出来,就又有孩子上当了,这次的孩子倒不是被吃的骗走的,而是因为他们的善心。
    吃的骗不到人后,两个单位就换了策略,从周边大队找来老头老太太,让他们假装摔倒或者迷路,请路过的孩子帮忙,孩子一答应,就被带走了。
    于是,这防拐小课堂还得继续开。
    军区小学的校长见大院里的防拐教育做得好,就在学校里跟着搞了起来,学校里的学生不仅有大院孩子,还有一半是周边大队的。
    防拐教育搞得风风火火之际,军属安置办的王主任,和妇联的赵主任都向苏婷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进自己单位。
    虽然大院里单位不少,但最受军嫂们欢迎的工作,非军属安置办和妇联里的干事莫属。
    这两个单位的干事,工作不但清闲体面,还能管人,大院里再刺头的军嫂碰到她们,说话都要客客气气的。
    但这两个单位都不太好进,至于原因有两个,一是岗位少,两个单位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个岗位,听起来好像也不少,可跟大院里军嫂的数量一比就很少了;
    二是人员流动性低,这两个单位里的干事工作,可以说是军嫂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只要能进去站稳脚跟,除非调职会转业,没人会想不开调走。
    可大院里一年到头,调职转业走的军人数量也就十几二十个,这些人的家属也不是个个都在这两个的单位上班,所以这两个单位平时基本不招人。
    两个单位的领导向苏婷发出邀请时,她们单位里也不缺人,但她们都很珍惜人才,而苏婷,就是她们眼里人才。
    外人不清楚,但她们作为防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都很清楚苏婷在其中出了多少力。
    首先这防拐小课堂,就是苏婷提议开起来的,然后钓鱼执法的主意是她出的,最后她们层出不穷的钓鱼方法,也基本是她想的。
    每次开会讨论的时候,王主任和赵主任心里都很纳闷,苏婷怎么能想到这么多拐骗方式?
    对此苏婷表示:都是短视频的功劳。
    总之,在当了一阵子编外人员后,军属安置办和妇联的两位主任,都觉得苏婷是干她们这工作的好苗子。
    是好苗子,就不能放过,她们单位是不缺人,但缺人才啊!
    所以防拐教育活动还没结束,两人就行动了起来,纷纷向苏婷发出邀请。
    苏婷很纠结。
    倒不是纠结要不要去这两个单位上班,如果是早两年有这个机会,她可能会认真考虑,甚至答应下来。
    毕竟不管是军属安置办还是妇联,工作都不繁重,甚至能说得上轻松,离家近又不用加班,她可以白天工作晚上画连环画,稳定之余又不耽误副业挣钱,算得上两全其美。
    但再过半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就要下来,十二月份就要考试,留给她的复习时间不多了。
    而这两个单位工作再轻松,一天八小时班总是要上的,而且上班不好摸鱼复习,一来她不好解释,二来被领导看到影响也不好。
    真去上班,她复习的时间肯定会大大减少,影响到最终的考试成绩。
    而且如果她考上了,过完年她就要去上大学,虽然高考恢复后国家很支持在职人员考大学,有很多政策倾斜,比如考上后,读书期间单位不能辞退员工,需要正常发工资,也就是带薪上学。
    但苏婷觉得就算她真去了军属安置办或者妇联上班,带薪去上大学,毕业后她大概率不会回原单位工作,她还是想画自己的故事。
    如果哪天她画的故事没人气了,她也更倾向于找个相关的编辑工作,或者等她有了钱,她就自己办本漫画杂志,多发掘新人。
    因此,苏婷觉得自己如果答应王主任或者赵主任去她们那上班,也不会是出于真心,而是为了占便宜薅羊毛。
    但她不想薅这个羊毛,一来她画画也能挣钱,没这个必要,二来真占了便宜,她心里可能会过意不去。
    苏婷纠结的,是怎么拒绝王主任和赵主任,而不让她们心里有疙瘩。
    一般来说,工作不想去就不去,没人会求着她,但部队大院情况不一样,在大院里这些单位上班的,基本都是军属。
    这些单位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员流动性小,所以除非能力逆天,否则大部分人都是熬上去的。
    而军属的工作通常跟着男人调动,能在一个地方待十年八年甚至更久,她们的丈夫级别也不会低,比如王主任和赵主任,一个丈夫是基地副政委,一个丈夫是师长。
    虽然这两人都管不到贺东川头上,但也不好随便得罪,所以这工作苏婷不想干,还得找个合适的理由,不能让人觉得敷衍。
    尽管王主任和赵主任平时看着都挺爽快,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但人心难测,为了避免后患,苏婷思考过后,把自己画连环画的事给交代了。
    跟平川岛相比,沪市基地这边爱看连环画的孩子更多,而且有第一个故事打下的夯实基础,第二个故事连载期间更加红火,有时候苏婷走在路上,都能听到有孩子讨论相关剧情。
    只是小说背景被苏婷改成了国营厂家属院,文中人物也没有用真名,而沪市基地这边的人都不知道贺焱外号,也不知道平川岛上发生的事,至于作者名跟苏婷同名这一点……
    可能是因为苏婷这名字很常见,所以看连环画的人都以为是同名,所以在沪市这边住了半年,苏婷都没有掉过马。
    因此,当王主任和赵主任得知,苏婷就是画连环画的那个苏婷,表情都很惊讶。
    惊讶过后,两人都对苏婷的选择表示了理解,毕竟她现在也算是知名连环画家,工作时间自由,赚的又多,不想出去上班也正常。
    ……
    虽然拒绝了王主任和赵主任的邀请,但两个单位请她开会讨论防拐教育工作时,苏婷还是会去参加,也会绞尽脑汁给她们出主意。
    她希望防拐这件事能一直做下去,最好能推广开,带动周边大队,甚至其他学校跟着一起搞这个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警惕性,避免被拐卖。
    少一个孩子被拐卖,就少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虽然能力有限,但苏婷也想为这件事尽一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忙防拐教育之余,苏婷也一直在关注新闻,希望能从报纸上看到人贩子团伙被一网打尽的消息。
    她也的确得到了这消息,但却不是从报纸上看到,而是听贺东川说起的。
    原来之前乘警同志联系贺东川,要给他寄锦旗的时候,他就跟人说过,如果后续有新的进展,请对方电话联系他。
    其实乘警同志并不负责后续事宜,这是当地公安的事,但他心里也惦记着这件事,没少跟公安内部认识的人打听这事。
    因为这次围捕行动非常重要,事情尘埃落定前,乘警同志认识的人什么都不能透露,所以抓捕结束后,对方才给他消息。
    而乘警同志得到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联系了贺东川,传到苏婷这,已经是第三手消息了。但就是这样,苏婷得到消息,也比报纸上刊登相关新闻早了两天。
    行动很成功,警方不但将人贩子团伙一网打尽,还解救了三十多个被拐儿童。
    看完报纸,苏婷心里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孩子们被救出来,这伙人贩子以后不能再作恶,难过人贩子关着的孩子就有这么多,已经被卖的孩子还不知道有多少。
    贺东川见她叹气,安慰道:“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公安会根据他们的口供,继续追查那些被卖孩子的行踪,尽量把人都就出来。”
    “我知道,只是……”
    只是她觉得,估计那些人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拐了多少人,又把人卖到了哪里,能被救出来的人永远是少数。
    但她知道警方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他们已经尽了全力,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皆大欢喜,他们也只能往好的方面去想。
    隔天早上,苏婷就拿着报纸去找了妇联的赵主任,希望她能在去县妇联开会时,多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教育成果,以此说服县妇联的领导们重视这件事,多推广防拐教育。
    赵主任听后,觉得苏婷想法很好,而且这事要是推广开了,功劳肯定有她一份,当天就带着报纸去了县里。
    赵主任忙活时,苏婷也没有闲着,开始构思三火系列的第三个故事。
    本来今年她想专心复习,不打算画新故事,但现在,她想为防拐教育这件事再多尽一份力。
    第99章 新故事
    跟第一个故事连载到后期一样, 第二个故事还没完结,就有读者往出版社寄催稿信。等四月初正式完结,催稿信更是像雪花一样飞来, 光寄给出版社的, 就有几麻袋。
    看到这些催稿信,王静芳是高兴又烦恼, 高兴的是三火系列受欢迎,烦恼的是苏婷的速度, 而且按她之前的说法, 今年似乎比较忙,没时间画新故事。
    烦恼的人不止王静芳,还有画报主编。
    三火系列第二本连载期间,画报销量一直在爬坡,而且年后这几期的平均销量比第一本连载时的最高销量都高, 完结那一期更是迎来了巅峰销量。
    正常来说,画报销量好他作为主编应该高兴, 但这不是故事要完结了吗?
    想到第一本完结后的那半年销量一直落落落,主编心里都要有阴影了,再来这么一回,谁心里受得了?
    于是,故事完结没几天,主编就把王静芳叫到办公室了,问她苏婷什么时候开新连载。
    王静芳迟疑道:“她之前说今年比较忙,可能不打算开新连载。”
    主编差点以为他听错了, 瞪大眼睛问:“什么?不开?”
    “去年交稿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主编靠回椅背抬手揉着眉心, 良久声音幽幽问:“她说过为什么不打算开新连载吗?”
    “说是今年比较忙。”
    “有什么忙的?她孩子不都大了吗?”
    如果说使用一颗榴莲这个笔名时, 苏婷只能算是新锐作者, 有灵气,画出来的故事也有热度。那么三火系列的爆红,则直接将她从新锐作者,推到了画报当家作者的位置。
    作为当家作者,主编对她的个人情况不说如数家珍,至少重要信息他都是清楚的。
    主编很纳闷,怎么苏婷生孩子那一年还能保持更新,现在孩子大了,更新怎么反而跟不上了?
    “难道她又怀上了?”主编问。
    王静芳犹豫道:“应该……没有吧。”因为离得远,她也不是很确定。
    主编想了想说:“你回去联系苏同志,打听打听什么情况,如果是又怀上了,你给她做做思想工作,克服克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