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5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到外面后,他先带他们去找了离得最近的公社社长,说清楚他们的情况,并提出他们想了解外面的生活。
    社长非常重视这件事,特意安排了个干事,带他们在公社和周边大队了解情况。
    从革委会出来后,青青父亲跟着公社干事在正街上转了一圈,然后他们去了周边大队。
    大队房子盖得不如公社气派,但错落有致,正值午饭时间,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时不时还能听到当妈的呼唤孩子的声音。
    路上还碰到一群坐在外面聊天的女人,看到他身上的穿着,都捂着嘴巴笑。
    下午他们去了田里,看大队社员们辛勤劳作,还去了知青点,都是群半大孩子,说话斯文有礼……
    最后,他们去了学校,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看到里面坐着的表情专注的学生,听着不知道从哪个教室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这位隐居几十年的老人泪流满面。
    故事的最后,桃花村村民再次集体搬迁。
    此时李茂昌已经回到了工作的城市,他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地和同事们分享,有同事听后笑道:“这出戏是不是该叫出桃花村?”
    李茂昌听后却笑道:“你认为他们是出了桃花村,焉知他们不是入了桃花源?”
    国泰民安,处处都是桃花源。
    看到这里,张亚平泪流满面。
    他出生于五十年代,没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除了三年困难时期,他都没怎么挨过饿。
    上山下乡可以说是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里,遇到的最大难题。
    今年已经是七四年,知青一批批下乡,却没见几个回来的,听多了亲戚邻居家下乡孩子传来的消息,他对下乡这件事充满了恐惧。
    他也不明白,难道读书十余年,只是为了让他们去乡下种地吗?
    看完上一期后,他询问过父母,建国前农民的日子真的有这么难吗?他们的答案是:是,那时候的日子的确有这么难,而他们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有党和伟人的带领。
    和父母聊过后,张亚平开始思考以后的事。
    他真的要这么家里蹲下去吗?下乡再苦,能苦得过建国前的老百姓?下乡再难,日子能有他爸妈年轻时候难?
    先驱们看到满目苍夷的国家,都没有想过退缩,最终也成功让生活在这个国家上的百姓们过上了富足和平的生活。
    他为什么就认定了自己下乡后会毫无作为,只能种地?他才十七岁,难道就要丧失志气,浑浑噩噩地过这一生吗?
    张亚平合上画报,再抬头时,他已经满脸坚定。
    他想好了,他要下乡,他要去边疆。
    但去边疆前,他要先写一封信。
    看完《出桃花村》写信寄到出版社的人不止张亚平,短短半个月,出版社就收到了两蛇皮袋读者来信。
    收到信件后,出版社安排人将信件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安排人将这些信件,连同《出桃花村》的全稿出版合同一起寄到榕市。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苏婷经过岗亭时突然被叫住。
    三分钟后,她从岗亭众多信件中拿到了属于她的取货通知单。
    看着通知单上的寄件人,苏婷脑袋上冒出三个问号,出版社给她寄什么了?还特意备注让她取件时记得骑……三轮车?!!
    第34章 腹肌
    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取货单, 周日苏婷和贺东川去了趟市里。这次没带贺焱,他们是去邮局取东西的,带上孩子反而不好弄。
    苏婷也没听从出版社的建议, 骑着三轮车去拿包裹, 她还是觉得出版社不可能寄太多东西来,可能就两个大点的包裹。
    而且贺东川说了, 三轮车能装的东西,他用自行车也能载回来, 就是有点费绳子。
    嗯, 他们特意带上了一大卷麻绳,就怕到时候绳子不够。
    但等看到包裹,苏婷发现绳子还是拿多了,就两个蛇皮袋,两根一米多的绳子就能捆好, 她还以为出版社给寄了多少东西呢!
    苏婷边签单边问工作人员:“同志,您知道包裹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我们只管取货, 不清楚的。”工作人员挺和气地说。
    苏婷哦了声,签完单据跟人道了声谢,便跟贺东川一起提着蛇皮袋往外走。
    虽然苏婷也搭了把手,但基本没使劲,贺东川力气大,一手一个蛇皮袋对他而言毫无压力。
    苏婷看在眼里,觉得就算不骑车来,贺东川肯定都能轻轻松松把这两个蛇皮袋弄回去, 出版社对贺东川的力气真是一无所知。
    出了邮电局, 走到他们停在外面的自行车前, 贺东川放下蛇皮袋, 从车筐取出绳子,和苏婷一起将蛇皮袋五花大绑捆到后座。
    完了贺东川坐上上,一脚踩住脚踏,一脚踩在地上,侧过头看着苏婷说:“上来。”
    苏婷问:“上哪?”
    虽然出版社寄来的东西没她想象中多,但两蛇皮袋东西垒在一起,后座哪还有她坐的地方?
    贺东川拍拍前杠说:“这里。”
    以前苏婷没少从年代剧里看过这样的片段,男人骑着车,女人侧坐在前杠上,依偎着男人的胸膛,再放慢镜头,来个对视,粉红泡泡让她嗷嗷叫。
    因此买自行车前,苏婷也陷入过幻想,让贺东川穿上白衬衣,她一袭白裙,披散着头发,被他搂在怀里坐在自行车上,多美好的画面啊!
    但等真把自行车买回来,苏婷才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坐后座她都觉得咯屁股,更不用说侧坐前杠了。
    她怕自己保持不住平衡。
    苏婷脑袋后仰,语气里充满怀疑问:“行嘛?”
    “肯定不会让你摔了。”教苏婷学过自行车,贺东川才知道她有多怕摔。
    是的,自行车买回去后苏婷学过一天。
    本来她学自行车这事挺有信心,前世她上初中开始走读,骑自行车上下学,怎么说都算老手了。二八大杠虽然高了点,重了点,但又不需要她扛着自行车走,有基础在她学起来应该不难。
    学骑自行车的确不难,第一遍不太适应,第二遍她就能骑着自行车到处转圈了。
    难的是怎么上自行车。
    后世的自行车种类很多,能适应各种身高要求,就算是扫码的共享单车,也能调节座位高度,只要个子不太矮就能跨坐上去。
    但这时候的二八大杠都是固定高度的,而且对矮个子非常不友好,苏婷身高一米□□,在南方不算娇小了,可她还是没办法跨坐在自行车上。
    这时候的人上车都有特殊的方式,总结起来就是一只脚踩在脚踏上,一只脚在地上滑,一二三抬腿,从后跨过座位,踩住另一边的脚踏,才算完成上车动作。
    说起来很简单,看贺东川的动作,好像也不难。
    但苏婷怂啊!
    试了好几次,她都在腿抬过座位前感觉自行车要往一边倒,然后控制不住收回腿,导致前功尽弃。
    于是到现在,苏婷也没学会怎么上自行车。
    但坐前杠跟摔跤没关系,她怕的是屁股疼,不过他们骑着自行车,还带着两蛇皮袋东西,去坐公交也不方便。
    苏婷挪动步子走到贺东川面前,侧过身子比了比前杠的高度,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要怎么坐上去?”
    话音刚落,苏婷就被贺东川从身后掐住了腰,身体陡然失重。
    下一秒,她就被放到了前杠上。
    贺东川右手搭上龙头,左手仍圈着她纤细的腰,微微低头,在她耳边说道:“抱住我。”
    苏婷仰头,看着他刮过胡子后,隐隐能看到青色胡茬的下巴问:“怎么抱?”
    在她说话时,温热的呼吸自下而上落到他下巴处,有点痒。这让他喉咙不自觉滚动,再开口时声音明显低沉了几分:“你想怎么抱,就怎么抱。”
    说着想起什么,低笑两声说:“别怕,就算有红袖章经过,看到我们车上载的东西也不会说什么。”
    “我才没有怕。”苏婷说完,侧身扑进他怀里,用身体和两条胳膊,从前往后严严实实抱住他的腰。
    在她行动间,有一阵风被带起,裹挟着她身上的香气钻入他的鼻腔。
    贺东川低下头,假做不经意地亲了下她细软清爽的头发,然后松开搂着她的腰的左手,握住龙头,身体围弓说道:“坐稳了。”
    自行车被他踩起来,夏季温柔的风从苏婷身后往前,吹起她身上长裙,灌入他身上白色的衬衣里。
    苏婷仰起头,在飞舞的碎发中眯起眼看着他。
    如果忽略她屁股下面咯人的横杠,但看表面,此时以他们为主的画面,应该像她想象中那样美好吧?
    哦对了,还得忽略后座上被五花大绑的蛇皮袋╮(╯▽╰)╭
    ……
    下船后,贺东川骑着自行车,载着苏婷直奔家去,进家属院后遇到邻居都没停,引得看到他们的人都问:“他们急冲冲的干嘛去?”
    “这我哪知道,不过他们又买啥了?你刚才看到没,两蛇皮袋呢!”
    “不知道。”
    互相问完没得到答案,纷纷扭头往后看去,但贺东川把车骑得飞快,视线尽头哪还有他们的身影?
    直行,拐弯,刹车。
    贺东川把自行车骑出了q1q飞车的感觉。
    停好车,他先让苏婷下车,再将撑杆踢下去,从车上下来,解开捆蛇皮袋的绳子,单手拎着蛇皮袋进屋。
    苏婷站在饭桌边,仰头边喝水边说:“蛇皮袋放地上就行,我待会来拆,诶大白天的你关门干什么?”
    贺东川没回答,将蛇皮袋放到地上后,拍拍手走到苏婷身边,从后揽住她的腰,低头从耳尖往下亲,声音低低的:“我知道你一直在摸我。”
    苏婷动作僵住,咕噜将口中的水咽下去才眨巴着眼睛问:“有吗?”
    当然是有的,虽然她不肯承认,但穿白衬衫的贺东川对她的确很有吸引力。
    在市里的时候还好,路上人多,怕被人发现扣上耍流氓的帽子,所以她动作比较收敛。但从码头到家属院这一路人比较少,而且两人面对面抱着,做点小动作也没外人知道,她就大胆地从他后腰,一直摸到了腹肌。
    骑自行车需要腰腹发力,所以当时他肌肉绷得很紧,她还隔着衬衣顺着沟壑画出了他腹肌的形状,八块,一块都不带少的。
    天知道贺东川用了多大的意志力,才克制自己没把自行车往小道上骑。
    贺东川轻咬住她的耳垂,用行动告诉她,有。
    苏婷赶忙放下喝水的杯子,将手抵在他胸口说:“这是客厅!”
    “客厅也不错。”贺东川低声道。
    “窗帘没窗帘!”
    客厅有两扇窗户,一扇对着前院,一扇对着外面沙滩,虽然他们家在家属院最里面,但窗户外面偶尔也会有人经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