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浪淘沙 第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臣在!”停了一下,安重荣在城下高呼。
    “安重荣何在?”王景继续道。
    “臣在!”
    “安重荣何在?”
    “臣在这里!”安重荣咬牙切齿,声音都带了几分嘶哑,那边的王景一骇,继续咬牙道,“既然在,为何见陛下不下拜?”
    安重荣哈哈大笑一声,蓦地弯弓射箭,直冲王景而来。
    第129章 初露(上)
    安重荣这一箭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出其不意,在这之前谁都没想到他会这么做。当他一箭射来,反应快的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惊呼,反应慢的甚至都没有反应。
    给石敬瑭抬轿的人算是反应快的,但这个时候他们也做不了什么。而那边的王景只来得及瞪大了眼,和其他人不一样,他知道那支箭是冲他来的,他看得到那只箭,他想躲,可根本就动不了。当他感觉到胸口一凉的时候,才大叫一声,然后,他下意识的抚住自己的胸口,只觉得全身的力气一点点消失,他惊恐的想说点什么,可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
    碰——
    这一声其实并不大,但却仿佛所有人都听到了,偌大的战场一片寂静。
    “……安重荣,你大胆!”石敬瑭勃然大怒,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惧怕,刚才安重荣一箭射来,他真以为是冲自己来的。
    “陛下!陛下当年跟随庄宗,何等勇武!经营河东,何等英明!今日,陛下却视那契丹满足为父,割让我华夏屏障与那虎狼之地。陛下会如此,都受小人所惑,今日,臣就为陛下除这小人!”
    “好,好你个安重荣,你是铁了心的要谋逆了!”
    “陛下,臣只是想请陛下收回乱命,不认契丹,收回我燕云十六州,只要陛下答应我这个条件,臣立刻掉头就走,从此为陛下做牛做马再无二话,陛下若下令攻打契丹,臣愿为马前卒,马革裹尸万死不辞!”
    他说着,从马上跳了下来,对石敬瑭一揖到地。石敬瑭喘着粗气,脸一点点的涨红,却说不出一句话。刘灿在旁边叹了口气,这就是大义,这就是名分。
    从身份上来说,石敬瑭是皇帝,安重荣是臣子;从距离上来说,石敬瑭在上,安重荣在下。但是在这一刻,却是石敬瑭这边无言以对,是朝廷大军这边骚动不安。
    “大胆!”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石敬瑭身边的一个亲信站了出来,“陛下要如何做,又岂是你能多言的?陛下念你往日旧功,不与你一般见识,还不快快退下?”
    安重荣抬起头:“陛下真要一意孤行,不顾百姓死活吗?”
    话音中,已带了些逼迫的味道。城墙上众人不由得有些色变,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一仗是免不了的,可在心中是不愿打的,而且也都不可避免的有那么几分心虚。
    “安重荣,你这是在逼朕吗?”石敬瑭咬着牙,声音带着无比的阴森。
    “臣不敢,臣只是在为天下百姓请命,为天下苍生计,还望陛下收回乱命,复我河山!”
    “为天下苍生,还望陛下收回乱命,复我河山!”他话音一落,下面响起众人齐声呐喊,一时间声振寰宇,城墙处的兵士都不安了起来。刘成等几个将领的难色更为难看,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知道士气的重要。本来石敬瑭亲临城头,对士气很有鼓舞作用,可现在却硬生生的被压了下来。安重荣若紧接着攻城,他们起码也要死伤惨重,而这接下来,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为天下苍生,还望陛下收回乱命,复我河山!”
    “为天下苍生,还望陛下收回乱命,复我河山!”
    ……
    声音一声接一声,而每一声呐喊,都仿佛更大一些,城墙下难民的脸色也仿佛多了些神采。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城墙上这边士气逐渐低落。已经有些兵士的手开始颤抖。
    石敬瑭脸红的已经有些发紫,他喘着粗气,眼前阵阵发黑,只觉得下面那一声声像一支支利箭,刺的他甚至连眼都睁不开了。这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才停下,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听安重荣又道:“陛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愿望,而是天下人的愿望!”
    ……
    石敬瑭说不出话,他张不开嘴,刚才那人再次站了出来:“大胆,你又岂能代表天下人?”
    安重荣一笑,拿起了自己的弓,城墙上一片紧张:“保护陛下!”
    “保卫陛下!”
    “护卫!护卫!”
    ……
    喊的纷乱,动作还是整齐的,一排盾甲兵拿着大盾护在了石敬瑭前面,刚才答话的那人面色如土也往后撤,安重荣慢慢的拉开了弓:“陛下,臣为陛下杀此佞臣!”
    他说着松开弓弦,箭簇如流星似的向那人直射而去,那人瞪大了眼张大了嘴,他觉得自己是不会被射到的,他离的这么远,躲的这么严,又怎么会被射到?可不知为什么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战栗,他想蹲下身,却又觉得两腿发硬,就是下不来。这一些列说起来很慢,其实也不过是在十几息之内,比起他刚才那风驰电掣的一箭自然是慢的,可对于被射的人来说却是太快了。早先答话那人若是早早匍匐下身体自然没事,可他一开始是有些怔住了,再之后又有些拉不开面子,等他下定决心要往下趴的时候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了。不过他还是有急智的,当他发现这点的时候就向往后倒,虽然那更不体面,可总比没命强。
    下面的安重荣一笑,他这一箭并不是为杀那个人的,起码不单单是为了这个,否则他不用放慢速度,一箭射去,那人绝对就没跑了。他这一箭,更多的是要射掉石敬瑭这边的士气!
    当!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他那支箭突然发生了偏移,一支箭不知在什么时候射到了他的那只箭上。
    当当!
    第二支、第三支,在第三支射到的时候,他那支箭彻底被打到了地上。
    ……
    再次沉默,如果说早先是朝廷大军被夺了士气的话,那此时则是两边人都被惊住了。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的却都被惊住了。一支箭射出去被另外一支箭打到,这已经很少见了,下面还有第二支、第三支,这简直就像传说中的事情!谁做的?谁有这样的箭术?
    “安将军过了!”众人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们就听到一个清丽的声音,当他们顺着声音看过去的时候,不由得叫了声好。只见那人面如冠玉,长身而立,年龄虽不大却自有一股沉稳之气,“这位将军是忠是奸自有圣上决定,是生是死也自要经过审判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会同御史中丞会审。将军虽贵为镇州节度,也是没这个权利的!”
    开口的正是刘灿,她对安重荣的印象一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后世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可一般说这话的对历史都不了解,连入门级都不算,因为他们一定没听过安重荣的另一句名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从这一句,也就能看出他的反心了。他反契丹也许是真的,但反石敬瑭要自己当皇帝也是真的。这样的人说不上错,可要说心怀民族大义那就是呵呵了。所以此时刘灿面对他没有丝毫的气虚:“安将军说,为天下百姓请命,那请问下面这些百姓是不是天下百姓?是不是天下黎民!”
    安重荣看着她,慢慢的开口:“你是谁?”
    刘灿一笑:“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只是既然将军是为天下计为苍生计,我既为这天下苍生的一份子,想来也能说几句话。天下百姓求什么?不过是求个太平,求个温饱,那请问将军夹裹他们而来,是给了他们太平,还是给了他们温饱?”
    安重荣一怔,正要答话,刘灿又道:“我再问将军,这一路上百姓死了多少?有多少是被迫而来,而将军这一路又造成了多少难民?如此多民众流离失所被迫离乡,这是什么为天下苍生?是什么为天下百姓?”
    她这边问一句,城墙上的人腰杆就不由得挺一分,下面人则慢慢的迷茫了起来。安重荣大怒:“无知小儿,燕云十六州被让,多少我中原子民陷于虎狼之地,少了那等屏障,又何谈太平!”
    刘灿哈哈一笑:“将军,敢问军人这二字是什么意思?”
    安重荣一怔,没有反应过来,刘灿双手抱拳,往上拱了拱:“好叫将军知道,某上刘下灿,前不久才被圣上封为指使,目前手下不过几十个兵士,但我也知,既为军人就当保家卫国,不管国土面积大小,不管地形如何!若没有那燕云十六州,将军,就打不过契丹人了吗?”
    安重荣张嘴结舌,刘灿这一番话其实有些偷换概念,可安重荣自己手脚也不干净,他若是单纯来请愿,带着自己的兵士也就罢了,夹裹民众本就存了胁迫的意思。这一路上他对那些难民也没什么照顾,那些难民自己找到吃的就活着,没吃的就饿死。此时被刘灿点出来,怎么也洗不干净,他大叫一声,弯弓就向刘灿射去,这一次他没有迟疑,这一箭风驰电掣,却是直冲刘灿而来,而刘灿的动作也不慢,几乎就在他有动作的同时也拿起了自己的弓,引弓搭箭,箭簇直冲对面的箭支而去。
    当!
    两只箭在空中交锋,双双落地,就在众人惊诧的时候,刘灿的第二箭已经射出,这一次,却是直冲安重荣而去,安重荣大惊,就地一滚,然后就听到身后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抬起头就看到自己的大纛从中断裂,向旁边倒去。
    第130章 初露(中)
    五代各种混乱,皇帝都不固定,更何况其他了,所以很多东西都是采取唐制。这里安重荣的大纛用的就是青黑色的旗面,竖了个五仞高的杆子。古代一仞为七尺或八尺,因为这个尺的高度不统一,所以这个仞到底有多高也说不准,但再低也会有个六七米的,而在这里,安重荣为了声势,又特意加高了一些,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差不多有九米了。
    这么高的杆子,竖起来是很威风,但要倒下来,也很有气势,对于此时的人来说,基本可以相当于六层以上的商品房倒塌了,这并不是夸张,这么说还是没说它的附带效应。
    此时是非常讲究天时的,军旗倒斜或旗杆折断都是败军之象,在行军的过程中,掌旗到将士必须要保证旗杆竖直,没有歪斜,否则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唐代军法上甚至明文规定:“行列不齐,旌旗不正,金革不鸣,斩之。”
    而在这里,说的还只是一般的旌旗,现在,倒的却是大纛!
    安重荣也是反应快的,当下也顾不得身份了,大叫一声就要去扶,可哪里扶的住。这倒不是他动作不够快,而是这纛,是从中间这段的,安重荣虽然勇武不凡,到底没有轻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大纛从他头上滑过,轰然倒地。
    ……
    城头上的人惊住了,他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好事来的太突然,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而城下的人更是惊的后背发麻,前面的也就罢了,大约还知道怎么回事,后面的则惊讶中更带了恐惧。
    大纛倒了!大帅的大纛倒了!
    大帅的大纛是怎么倒的?被风吹的?——冒出这个想法的基本就是最铁杆的乐观主义者了,但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怎么相信。更多的也更符合常识的想法还是前面败了,而且是大败,败的连大纛都护不住了!
    一阵阵骚动从后面传来,安重荣的脸都绿了,有心再说几句撑面子的话,可在这个时候一时也找不出什么。而城头的石敬瑭则是一阵狂喜,他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下道:“安重荣,你以下犯上,目无尊长,这是上天都要惩罚你,还不速速认罪?”
    安重荣没有说话,他身边的亲卫低声道:“大帅,此地不宜久留,来日方长。”
    安重荣暗暗咬了下牙,目光阴鸷的看向刘灿。这不是他的计划,更不是他预期的目标。他早得到消息,邺都城内人心惶惶,很多将领都有出逃的打算。只是因为石敬瑭手段凌厉,第一时间杀了有些打算的张岩之,震慑住了上下又亲掌禁军,这才没有形成奔逃之势。所以他本来想的是折辱一番石敬瑭,令他的威信进一步缺失。根据他所得到的消息,石敬瑭这段日子,不仅外面麻烦不断,本身的身体也不是太好,能支撑下来,大多还是靠过去的那些威望,可这也有限的很,若他能进一步扫落他的面子,城内人心必然更为散落,说不定,还能有些意外惊喜。
    就因为这个,他才会冒险来到阵前。否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就算生性好赌,没有足够好处的事也是不愿做的。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杀出这么一个刘灿!这才多大年龄就成了指使,这是哪家的孩子,他怎么没听说过?
    他正这么想着,那边刘灿微微一笑,转身向石敬瑭抱拳道:“陛下,君辱臣死,臣愿领一支兵马为陛下斩杀此僚!”
    “好好好!”石敬瑭心中大喜,正要应允,身边就有一人匆忙开口,“陛下!”
    声音带了几分惊慌焦虑,石敬瑭一怔,抬眼看去,那人又道:“陛下莫要上了安贼的当啊!杜将军马上就要来了。”
    石敬瑭一震,不由得迟疑了下来。其实现在的情况,要说是安重荣的阴谋,怎么也不像的,不说别的,什么阴谋能连自己的大纛都给能折了?但身边人这么一说,他不由得担心刘灿控制不住局面,再被安重荣反杀进来。现在的形式,安重荣虽然大军围城,可要想攻下邺都也不容易,但若被他抓到机会跟着刘灿反杀进来,就难说了。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早年他跟着李嗣源转战各地,领着十几个人就敢冲入敌阵救援李存勖,而现在面对大好局面他却不敢趁势再拿一城。他不是不知道,若刘灿能把安重荣的阵线冲垮,这邺都之围也就解了大半,可在这个时候他就是下不了决心。
    万一这是个阴谋;
    万一刘灿被安重荣埋下的伏兵击溃;
    万一……
    而在这个时候,安重荣已经有了回应,他立在马上,大声道:“陛下,臣一片拳拳之心,还望陛下深思!今日臣还敬陛下,但若陛下一意孤行,不顾我中华百姓,那明日臣也只能为这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了!”
    说完,他调转马头迅速离去,身后亲兵层层将他围住,那架势不像他因大纛折断匆忙离开,而更像是他还念着过去的情分,暂时给石敬瑭面子!石敬瑭大叫一声,险险的没吐出一口血来。
    刘灿在旁边看了,暗叹了一声,大好机会就这么丧失了啊!认真来说她并没有把握一定能胜,但怎么看,也是他们这边的机率更大一些。她看着跟在安重荣离去的难民,那些早先一窝蜂涌来的难民,此时如同惊鸟似的离开。只是他们来的时候有精气神提着,所以虽然一个个都面黄肌瘦,却是有一股士气,而此时却只见仓皇。
    她看着那些难民,从一个变成很多歌,又从很多个变成一个。那些难民明明是背对她的,却恍惚的,有一种熟悉感。那仿佛是张氏、是王氏,是……她自己!
    她看着,眼神越来越飘渺,脊背却在她自己都没有的感觉中慢慢的挺的更直了。
    苍茫大地,一片玄黄。
    ……
    虽然最后被安重荣小小的摆了一下,可大纛折断匆忙离去的毕竟还是对方,石敬瑭这边也有凑趣的,当下就有人高呼:“陛下威武,安贼虽然一时猖狂,可到了陛下这里还是折纛损面,可见是天不佑这安贼,来日杜将军大军一到,必能把这安贼碾为齑米分!”
    “天不佑安贼!”
    “天不佑安贼!天不佑安贼!”
    这话音一落,立刻就有那知机的高呼起来,而剩下的一些在迟疑了片刻后也先后跟着欢呼,这里面固然有讨喜的,但大多也是真的欢喜,不管怎么说,安重荣现在是真的退了,而看这个架势,今天也不可能再来。至于明天……明天再说吧,说不定杜重威就到了呢?
    在一片欢呼中,石敬瑭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连大纛折了的事都能遇上,可不就是连老天都站在他这边吗?这么想着,他又把目光转向刘灿,发现她和众人一样都在欢呼微微一怔,随即,眼中的笑意更深了。今天能有这结局可以说全是刘灿一力造成的,但此时众人的欢呼,却都归到了天命以及他个人的威望上,而此时刘灿能和众人一起欢呼,不管怎么说,起码也是懂事的。
    石敬瑭被安重荣气的内伤,再见刘灿这么上道就对她印象更好,再加上她这次是真有功的,回去不久就把她召到了自己屋里,一定要赏她些什么。
    “今天这事,全是陛下威望,以及那安贼被上苍所厌,臣其实真没做什么。不怕陛下笑话,臣虽然在箭术上有所得,但在往日,实在是达不到今日这样得水准得,可见还是陛下天命所归,没有其他的。”刘灿站在地上,说的异常真挚,石敬瑭更是开怀,“就算是上天借你的手来做这事,你也毕竟是做成了,就这一点,就有功!说吧,你想要什么,朕今日就给你这个恩典!”
    “谢陛下隆恩,只是臣一时真想不到要什么。”
    “那就好好想,慢慢想,总能想到的。”石敬瑭说着,喝了一口参茶,他突然有一种全身充满力量的感觉,当他把这话说出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候,他还在太原,连天子也要看他的脸色。那时候他有人有兵有权!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有了人就有兵,有了兵自然也就有权了。
    刘灿低着头,迅速的盘算着。她知道要要些东西,如果不要,石敬瑭还会不高兴。但要什么呢?金银珠宝要来没太大用处,反而让人看轻了——钱财这种东西显然是有用的,可她在这个时候却不能狮子大开口,而要上那些一点,只显得她小家子气。要官位?她现在已经是指使了,难道还能再要个刺史、节度?这就算石敬瑭真的许了,下面也要闹翻天,邺都内,刘家已经非常招风了,她再要个官位,那就有些招祸了,而且,没有实质意义。要求给刘成换地方?
    在这一刻刘灿真有些动心,但她迅速就压了下来。刘成能在这里一举成为石敬瑭的心腹——或者说是半心腹,有大半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位置,现在提这个要求,那真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