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浪淘沙 第2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灿看了他一眼,带了几分抱怨:“阿兄说的好简单。”
    郭荣面色一僵,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第56章 面条(中)
    郭荣有些惊愕的看着前方。
    此时,天已经差不多完全黑了。在这个几乎没有人造灯光的时代,天黑,就意味着完全黑暗,特别是城外。而此时,管城门外,虽然说不上车水马龙,可也有几分热闹的迹象。卖胡饼的,卖茶水的,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个二层小楼,上面竖着一杆旗,远远的就能看到一个“店”字。
    “这是……”韩通也惊住了,一时间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这不是回管城了,而是到郑州了吧,或者是开封?
    “教官,房间已经定下了。”看到他们,一直在等着的白勇赵进立刻奔来,“我们来的早,把来福客栈的所有房间都包了。”
    “做得好。”刘灿夸奖了一句,就招呼郭荣等人前行,郭荣一边跟她走一边忍不住道,“这里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些店是怎么回事?”
    认真来说,这里真正能称为店的只有一个来福客栈,其他的不过都是支个摊子,但这也足够令人惊奇了,要知道这是在城外,这还是在城门落下后!
    “近一段时期,来管城做生意的不少。”刘灿笑着解释,声音中也有几分得意。自刘成接手后,管城就稳定了下来,但也只是稳定,要说富裕那是远远谈不上的。不说别人,就是刘灿每天对着账本,也是无尽发愁。
    穷啊!
    演武场就像一个吞金怪兽,平均每天都要投进去一千多文,什么?不过一两多银子?刘成一年的俸禄才多少?要不是他现在作为大指使有各种来钱的地方,刘家上下现在都要啃窝窝头。
    此外,还有刘家自身的花销。不错,刘家走的是简朴路线,但总要让下人们吃饱吧?该发的衣服要发吧?该给的月钱要给吧?还有刘成的迎来送往不能少吧,逢年过节,无论对上对下还要有所表示吧?而刘家的来钱门路呢,就只有刘成。
    刘灿曾仔细的归纳过几个常见的发财门路:一,发明,什么肥皂玻璃烧酒只要搞出一件就无往不利,但这些东西一要运气二要钱,你知道基础配方,那也要经过多次试验,还要能找到愿意试验能做试验的人;二,海贸,这好像比第一条靠谱些,只要能把海外的东西引进来,把中国的东西卖出去就能发财,但管城在中原腹地,海贸实在太遥远了些;三,实实在在的种田,种出些高产作物……
    好吧,在目前的情况下好像第三条最有可能实施,虽然现在天下大乱,但在近几年内,起码管城附近还是太平的。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只要有吃的,就不愁没有军队。但老老实实种田可以,想靠此发家致富只有两个字:做梦!事实上就算想靠种田囤积粮食都要看运气天时,什么高产作物?
    好吧,先不说土豆红薯这些东西现在还在美洲,就算把种子弄回来,就能随随便便亩产几千斤了?种子怎么保存?怎么去毒?怎么培育?什么叫去毒?这一点刘灿也不是太清楚,但她早年带人去农家游的时候听过,土豆红薯要做种的话是要去毒的,否则是绝对不会有那么高的亩产的。当然,这种植物天生要比小麦稻米之类的产量高,但要想制造一个古代神话就是笑话了。不说别的,清朝时土豆红薯就种满全国了,可也没见清朝一般农民能吃一个红薯丢一个红薯。
    所以要想储存粮食,还不如提高农民的待遇,提供能够提供的便利。
    在核算了所有能想到的方向后,刘灿绝了暴富的心思,开始经营自己那个茶铺。这个茶铺她本来只是想开起来热热场面,然后等郭荣回来再做进一步打算,但杜氏的话让她觉得自己一开始可能想错了,于是就尝试着,把一个杂耍团引了进去。一开始她还战战兢兢的,怕富人觉得降低档次,穷人不敢进,谁知那杂耍团进去没几天,茶铺就热了,管城的富人大多都涌了进去,茶铺的收费并不贵,难得的是,还有个热闹!什么,格调不够高?呃,管城富户,随便能有多有钱?就算真有隐藏富翁,可想曲径探幽的,也真的不多。
    而这个杂耍团也令刘灿得到了启发,她从郑州又找了一个表演皮影戏的放到了茶馆里,这一下,茶馆的生意立刻火爆了起来。不说有钱人,就算那不是太富裕的,听说后也想来看个新鲜。见到这种情况,刘灿就把这两队人马轮流安排出去,每过三天,就到外面广场演上一场。一开始,她的这种做法不免引来一些诟病,那些到茶馆的觉得有些吃亏,就连刘成也有些不解。但慢慢的这些异议就没有了,大家发现虽然是同一拨人马表演,可无论内容还是精彩程度都是有区别的。能进茶馆的,不觉得自己吃了亏,至于进不来的……能免费看个热闹还有什么不满的?要知道管城过去一年也不知道能看几次杂耍呢!
    所以当消息传出去后,那真是附近村落集镇的人都往这边涌,其架势很有些过年赶庙会灯会。这些人大多没什么钱,要说能在城里做什么消费真有些难,可水总是要喝的吧,饭总是要吃的吧——也的确有自备干粮的,可孩子眼巴巴的守在糖铺前,但凡还有点余钱的,总是要买个一两文的麦芽糖的。
    中国的百姓,从来就不缺少生存智慧。不用任何人教导,就有人卖水卖饼,有条件的支个摊子,没条件的挎个蓝也要吆喝两句的,而这个时候管城所需要做的,就是维持好秩序,别闹出事端,而在这一点,管城是早就做好准备了的。
    听说这边热闹,一些过去在郑州贩卖货物的商贩也跑了过来,这些商贩是来赚钱的,可也不得不花钱,而管城人手里有了钱,也会去买他们的东西。几个月下来,虽然不能说形成了什么规模,却也是个良好互动了。
    “那些商贩……是一起来的吗?”听她简单说完,郭荣开口。
    “有三五成群的,也有独自过来的。”
    “那些商贩好大的胆子。”韩通忍不住道。他过去在军队中没有太明显的感觉,跟着郭荣走这么一圈在这方面就有深刻体会了。他们一个大商队,上下几百人,还会遇到各种危险。郑州离管城不远,三五成群也就罢了,一个人,那真是随便跳出一个村民都有危险。
    “我们管城现在最是安全不过了。”插话的是赵匡胤,他和石守信早带了大堆吃食在旁边等着了,听到这里立刻道,“别说匪兵盗匪,连狼都被刘指使打死完了!上次刘教官带我们去打猎,跑了多远不过捉到个黄大仙,刘教官还让我们放了,赵先生知道后还好埋怨了一通。”
    语气中很带了几分哀怨,旁边的白勇等人也露出差不多的表情,他们人生的第一个战利品啊!只有石守信一瞪眼:“你胡说什么,那黄大仙是能随便捉的?教官让放自然有教官的道理,赵先生要那黄大仙也不是要害了它的性命,不过是想要他的毛做狼毫。”
    赵匡胤撇了下嘴:“这不就是关键嘛,咱们连跟毛都没留下。”
    石守信大怒,看向他的目光都带了几分凶狠。他不仅气赵匡胤对他的反驳,更气他在外人面前抱怨刘灿——就算教官对你另眼相看,你也不能这么拆她的台啊!对此,刘灿倒没有太大感觉,一来她不觉得赵匡胤说了什么,二来,谁让未来的宋太祖是二郎呢。听了这话,当下笑道:“下次再碰上了,就让你去留根毛。”
    韩通哈哈大笑,就连郭荣也不免面露笑意。赵匡胤也知道自己被调笑,不免有点尴尬,但他向来心胸宽广,愣了愣就道:“教官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我可要多拔几根。”
    “多拔几根也不是不可以……”刘灿慢悠悠的开口,“不过在那之前你要先蒙住脸。”
    “为什么?”赵匡胤也觉得刘灿的话里带了几分调侃,但还是忍不住道,“但那黄大仙还真能半夜来找我报仇不成?”
    “报不报仇我不知道,但当下黄大仙就会施展出一个特殊技能,你要不捂住脸恐怕是受不住的。”
    赵匡胤一脸迷茫,石守信道:“笨蛋,黄大仙会放屁啦,到时候熏不死你!”
    ……又是一阵大笑,这次连白勇赵进等人都笑了起来。赵匡胤脸皮再厚,此时也有些泛红,不过他向来想得开,当下道:“蒙着脸就蒙着脸,反正我是要多拔几根的。”
    笑声更大了,主要是韩通的声音,他指着赵匡胤道:“你这小孩,倒有意思,叫什么名字?”
    “我叫赵匡胤,你呢?”
    “不得无礼。”刘灿开口,“这位是韩将军,最是英勇。”
    这么介绍着,刘灿也有一种古怪的感觉,在她所知道的历史里,韩通可以说是死在赵匡胤手中的,虽然后来赵匡胤把责任推给了别人,但无论是从惩罚程度当时的情况上来看,应该都是他授意的。而现在,这一对却是相处甚欢?
    韩通也的确不在意赵匡胤的随意,摆摆手:“我叫韩通,英勇什么的不敢说,打架打人从来没有逃跑过,当然,也几乎没有输过。”
    这一句带着绝对的自信和骄傲,白勇等人都是眼前一亮,偏偏赵匡胤不够捧场:“几乎没输过,那是还输过了?输给谁了?”
    ……韩通沉默的看向旁边的郭荣,后者微微一笑。
    第57章 面条(下)
    走在管城的街道上,听着两边的叫卖声,郭荣突然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他仿佛不是回到了中原,不是来到了晋,而是还在外面的某个小国,而管城,就是其中的一个富庶县城。不不不,管城和那些县城还不一样,那里的县城不会有这么干净,街上的行人也不会这么从容,起码,不会看到穿军装带武器的人还这么镇定。哪怕再富裕,再安乐,外面的民众看到穿军装的也会远远的躲开,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照常行走,有的甚至简直要撞上去了。
    这是管城吗?这是管城,可是,管城怎么会变成这样?
    郭荣回忆着,好像他离开时管城就是干净的,就是有城管的,可那个时候还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民众的眼里还带着仓惶,就仿佛受惊而又得到了安抚的兔子,虽然不至于听到一点响动就跳起来,可浑身的毛也会炸起。
    前面传来一阵哭闹,然后就是一个男子气急败坏的声音:“小兔崽子,你给我起不起来!”
    “不起来,就是不起来,我要糖,我要糖!”
    郭荣向前看去,就见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躺在地上打滚,旁边的男子咬牙切齿里带着无奈:“昨天才给你买过!”
    “我还要!”
    “起来!”
    “我要糖!”
    “你给我起来!”
    “你给我糖!”
    轰的一下,旁边人笑了起来,那男子恼羞成怒,上前不管不顾把那孩子抗到肩头向外走去,那孩子再想反抗,终究力薄。下面人议论纷纷:“看这孩子,就不能太娇惯了,昨日吃过今日还要,那糖是能随便吃的?”
    “不过就一两文,值个什么?”
    “一两文买成米面,够你家吃一天呢!”
    “这话不假,可若是在集日,卖上一天果子不就都有了?”
    这话说的旁边人连连点头,还有的说卖饼更赚钱之类的。郭荣听在耳里,心中的怪异感更深了。
    “阿兄怎么了?”
    “没什么。”郭荣摇摇头,想说点什么,可又有些不知要说什么的感觉。眼前的这一切让他觉得心中发酸,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只知道这种酸不是那种难过的,而是舒服的,甚至是……向往的?
    郭荣无法理清心中的感觉,就是觉得有些恍惚,仿佛在做梦,这个梦一直回到刘家,刘成接待了他,说了好一通话后安置住,刘灿亲手端来一碗面。
    “这是……?”
    “上马饺子下马面,这碗面阿兄是一定要吃的。”说着,刘灿将碗推了过去,郭荣立刻闻到一股诱人的香气。只见绿的香菜,黄的鸡蛋,红的肉丝,只是看起来就份外漂亮。
    见他迟迟不动,刘灿又道:“阿兄不用担心,韩将军,乃至这一次同去的将士都是有的。”
    “阿妹有心了,我并不是……”说到这里他又觉得不好解释,摇摇头,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一筷子入嘴他就觉出了不同,要说他也是吃过好东西的,虽然郭家过去一直落魄,但早先在刘知远的宅子里他们父子也都是被优待的,什么鸡鸭鱼肉都没少过,可这碗面却不一样,他也说不出哪里不同,就是更香一些。
    他一口吃完,不由得赞了一声,刘灿笑道:“阿兄喜欢就好了,说起来这面还有些仓促,汤熬的时间不够,否则应该是能更好一些。”
    “这面……是阿妹自己做的?”
    刘灿点点头,郭荣突然觉得脸上一烧,也说不出别的,继续埋头吃了起来。等他吃完,刘灿道:“阿兄今天先好好休息一番,明日我再来找阿兄详谈。”
    她一边说一边收拾了东西,郭荣有些僵硬的把她送了出去,他刚要转身,就看到韩通远远的走来。原来韩通一向精力过人,虽然一路奔波,但昨晚在客栈中饱睡一通后,他就又精神抖擞了。见了赵匡胤等人,他对演武场份外好奇,再加上他见郭荣恍恍惚惚的,就以为他没休息过来想着让他好好休息,就自己跑到演武场那边了。
    “咦,大郎你睡好了?”
    “……你刚从演武场回来?”
    “不是从那里里还能从什么地方?”
    郭荣嘴唇动了下却没有发出声音,韩通又道:“那演武场真是了不得,我看再过个几年刘指使手下就要有一大批可用之材,待这些人再打上一两次仗,了不得了不得……”
    他连用了好几个了不得,郭荣点了下头却没有接着他的话说。演武场他是看过的,刘灿的那种训练方式,说能打造出多少奇才也许不一定,但绝对能调、教出一批可用之材。可是这个用又要用到什么地方?不过是战场上罢了。想到这里他突然有一阵索然,没有做声,转身向屋里走去。韩通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也只是笑笑就罢了,他和郭荣在一起大半年,对他也算比较了解了。在他看来郭荣真的十分不错,虽是郭家长子,却不骄不躁,就算郭威现在发达了,他身上也没有丝毫跋扈嚣张的气息。做事认真,手段不凡,难得的是人虽然生的秀气,武艺却十分高强。就有一点,性格有些古怪。他这古怪倒也不是对别人如何,就是经常的,就默不作声了,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哦,对了,偶尔还会说些让人接不上去的话。
    比如在南方一个小城中,他就站在街头问他:“你看此中居民可算安乐?”
    “还好吧,嗯,应该说很不错。”在他来看那里的人过的算是不错了,虽然也经历过战乱,可总不是那么频繁。而且稻米一年两熟,饿死的也要比北方少上许多。
    “但你看,还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饭。”他指着远处几个要饭的。
    “哪里的人能都吃上饭呢?”他当时是这么回答的,也是真的这么认为的。不说现在这个世道,就算在前朝也依然有饿死的吧。谁让老天爷不开眼呢?
    郭荣当时没再说什么,只是沉默了下来。就和现在一样。
    第二天刘灿果然来找郭荣了,但她并没有和他在房中交谈,而是带他来到了外面的那个茶楼中。此时不过巳时,那茶楼已坐了不少人,原来这茶楼是不限时间的,很多在家中无事又有几个闲钱的,就一早过来,点上一杯茶,坐上个大半天。若是那比较大方的,说不得还要再点些糕点饭食,若是比较吝啬的,就是要吃饱了再来,到饿的受不住了再走。
    看到她,掌柜的远远就迎了过来。
    “还有隔间吗?”
    “有有,今天才定出一个隔间,还有好几间呢。”
    掌柜说着把他们引到了一个僻静的隔间里,刘灿让上了茶,又点了几个点心,然后就有些无奈的看向郭荣:“不瞒阿兄,早先这里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本请了人弹琴,却没什么生意。后来引了个杂耍团,倒是效果不错。”
    郭荣看着她没有说话,他人长的秀气,但这么不说话的时候却带着一股子肃穆。也就是现在刘灿一手掌管着刘家,一手掌管着演武场,心理素质被锻炼的无比强大,但就是这样,被他这么盯着也慢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她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正要问郭荣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见他蓦地笑了,他本来只是咧开嘴,但慢慢的竟笑出了声。
    刘灿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弄不准他这是什么意思。这笑应该是高兴吧,可有必要笑成这样吗?但要说不高兴……应该也不是吧?
    “原来阿妹,也有预测不对的时候啊。”就在这时,郭荣慢慢的开口,两眼还充满了笑意,刘灿一怔,不知怎么就有些羞恼,“阿兄说的这是什么话,诸葛亮还有算错的时候呢,何况是我?”
    “哦,诸葛武侯什么时候算错了?”
    “怎么没有?他就没有算对自己的接班人。”这一句话就有些强词夺理了,但此时《三国演义》还没有出世,《三国志》虽然已经描写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却还没有到算无遗策的地步,郭荣对这话倒也没什么反驳,只是一挑眉,“我见阿妹虽然年幼,却事事有章法,就总觉得阿妹万事都胸有成竹。”
    刘灿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郭荣笑道:“阿妹莫要生气,我只是突然觉得阿妹更亲近了。”
    刘灿忽然不知道要摆什么表情了,郭荣这话说的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的调侃,可这话、这意思,嗯,这是说郭刘两家的交情终于开创了新纪元吗?但这话要让她怎么接啊?
    “我也觉得阿兄很亲切?”不太对。
    “我觉得阿兄不够亲切?”更不对!
    “喂,今天能不能换个把戏演啊,天天都是这一套,大家看的也有些烦了。”就在刘灿想着如何回应的时候,下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