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9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33章
    因为被王永昌当做了知音。
    他工作态度都变得更加殷勤不少。
    开车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一溜小跑过来给施向南开车门、还伸手给她挡在头顶防止撞到头。
    等她上了车又殷勤地帮她关上车门。
    搞的施向南都不自在了。
    “王哥,你这是干什么?”
    王永昌笑着挠挠头:“我找了一个给省里的领导开车的兄弟仔细打听了一下怎么做好称职的司机,这不是改进职业态度吗,厂长你看咋样?”
    施向南:“……不咋样,我觉得你还是原来那样就行,我比较习惯。”
    她以为王永昌会说点什么,没想到人家直接点头。
    干脆利落地说道:“行,既然厂长你都这么说了,那我肯定是要照做的!你放心。”
    就差拍胸脯保证了。
    施向南这一趟出差是要去市里看谈妥的两个大农场。
    这两个农场都很大。
    最关键的是,省里的一个效益越来越差的农场也听说了这事儿,找人打听了云山县的西施食品厂跟农场合作的事情后,似乎也有些意动。
    施向南自己当然不知道,是对方打听到阮美香那里去了。
    她听到了消息,施向南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
    这也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
    因为施向南确定自己没有记错,十几年后甘省作为葵花籽种植大省。
    不管是食用葵花籽还是油用葵花籽,甘省都有非常大的种植基地。
    她记得当时看的新闻里,就在省城。
    施向南如果没有做这一行当然也就不会想到这个。
    可她现在做的就是这一行,自然就会想着自己是不是能够抢占足够的先机,在省城拿下一块比较适合种植葵花籽的基地来。
    当然,农场、农户们的合作也还是要继续推进。
    这样一来,她就彻底不用再顾虑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了。
    最重要的是,十几年后,省城的籽用西瓜的种植基地也很有名、上过新闻的那种。
    至于籽用南瓜的消息,施向南倒是知道的不多。
    只隐约看到过甘省的省城的字样,更多她就没有印象了。
    但就只是一个隐隐约约的印象,这对施向南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必须要争取的。
    因为就算没有籽用南瓜种植基地,只是葵花籽和西瓜子,也已经给了施向南充足的理由去争取合作了。
    不管多少。
    当然,现在的时间还比较早。
    施向南一旦这个时候就能够谈成合作,在以后的时间里肯定有更多的机会在省城谈下更多的农场、甚至自己能够搞起种植基地来。
    这个计划现在提起来显得过于超前了,所以施向南没有跟任何人说起。
    只是在家里的时候跟大嫂钱秋雁聊天的时候随口说起过一嘴。
    只是一纸合同的合作关系,要施向南自己说的话,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隐患的。
    未来有机会的话,她是要自己搞种植基地的。
    承包土地、招收专业人士去进行种植、购买机械农具收获。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都还只是施向南心里的一个念头。
    她只是想到了这一点,现在还没有打算这么做。
    在她的计划里要做到这一步至少是食品厂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五年以后再谈了。
    现在的重点是先把市里的农场谈下来、更多的农户合作谈下来。
    省城里的也争取能够谈成,往后再谋其它。
    施向南这一次带了自己的秘书钟静,然后进了九河市之后还去带上了一个也是食品厂在今年下半年新招的,法律顾问。
    王永昌开着车,几人一起去见了对方。
    这两个农场负责人,当然也是找了人才把消息透露给施向南的。
    找的倒是施向南没有想到的人。
    她的表姑李瑞的公公,老曲先生。
    这位扎根九河市的老先生在市里头认识的人多。
    因为曲家一直都在九河市生活,据说有上百年了,因此亲戚也很多。
    亲戚再有一些亲戚朋友。
    基本整个九河市,就没有曲家说不上话的人。
    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曲家眼光好,算是第一批开始做生意、并且大刀阔斧地搞大动作的人。
    要知道上头刚刚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看到报纸,听见录音机里说的消息,很多人都还不敢相信。
    实在是被前些年那些“投机倒把”的罪名抓进去一批又一批的人给搞怕了。
    有些人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去做点生意的,谁不是冒着被抓进去的巨大风险?
    说句不夸张的话,胆子都被那些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给吓破了。
    政策刚下来,很多人都不敢行动,还想再看看情况。
    要是有人真的搞了,没有出事,他们才会伸出试探的小手。
    而曲家可以说在当时就是政策下来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冒了风险、自然也就抢了先机,风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嘛。
    人家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的。
    裁缝铺子在整个九河市都很出名,而服装厂也是越开越大了。
    李瑞嫁进来的时候还早,那时候曲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家大业大。
    但就是那个时候,她也没有想过娘家人有一天能给自己挣面子。
    她从小到大都是个聪明人。
    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努力去争取。
    她不是觉得娘家条件不好、觉得娘家人拖累自己什么的,而是从认识她的丈夫曲先生、谈婚论嫁开始,就知道自己娘家的条件,是不可能在曲家给她挣到什么面子的。
    这不是自卑、更不是瞧不起娘家,而是认清事实。
    嫁人这么多年,李瑞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要麻烦娘家人的。
    一般都是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了。
    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放一放,再等等看,又或者是找到合适的机会找她男人商量。
    但不会为难她的父母、或者是亲兄弟姐妹。
    她妈照顾小姨家好多年,她从小就知道。
    但李瑞就跟她妈妈一样的态度。
    这是在照顾亲人而不是做什么投资。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够从小姨家里得到什么。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心态,反倒有了些惊喜。
    去年施向南找上门说要找他们服装厂定制一批员工服,她就已经很意外了。
    但因为曲家的服装厂生意一直很红火,所以她也没有多想这点生意能带给服装厂什么大的收入。
    没想到翻了年。
    这个开在县城里的小食品厂的生意,直接惊动了李瑞的公公。
    饭桌上听到的时候李瑞惊讶极了。
    第234章
    先是西施食品厂扩张,招人。
    工作服自然也要跟上。
    人数上去了,一个季度每个员工两件工作服,加在一起这个数字就挺可观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是个非常优质的合作对象。
    西施食品厂跟服装厂的合作,从不作妖也不会贸然提出什么不懂行的麻烦要求。
    货款也是从不拖欠的,甚至都不需要服装厂的财务催促一次,都是拿到员工服之后就主动付清尾款。
    态度好到不能再好。
    对比他们,跟一些国营厂子合作,做工作服,要求多、挑三拣四不说,货款回收每一年都是个大问题。
    偏偏人家是国营企业,弯弯绕绕的关系多得很。
    服装厂的生意做得再好再红火,那也是私营企业。
    自古民不与官斗。
    商人就更加不能跟官方有任何嫌隙了。
    官方的人想找私营企业的麻烦那可太容易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