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娘子可能不是人 第1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具体帮什么,族长聪明的没多问,里正就更不会多问了。
    他也是看着族长的面子,才会对个小丫头多番客气的。
    冬暖速度很快,几棵竹子,一筐笋很快就弄好了,装上驴车之后,又特意折回老宅那边看了一眼。
    自己身为晚辈,回来一趟总不好真不露面吧。
    冬暖回来,冬吴氏正笑眯眯的拉着冬老太说话。
    只不过冬老太的神色并不算是太好看,扫了一眼院子的二伯娘,脸拉的老长,大伯娘不见踪影,四婶五婶估计是去山上开荒了,如今不在家里。
    如今天还没暖下来,所以家里的窗户紧闭,除了坐在房檐下的冬老头,冬暖也没看到家里其他人。
    她也没多问,只笑呵呵的跟冬老头和冬老太打着招呼,然后示意了一下,他们要回去了。
    村里距离镇上虽然说不远,但是冬暖那边还有铺子的事情要忙,冬老头也不好多拦着。
    只不过临走之前,冬老头到底不死心,想了想,跟在冬暖身边,声音沉沉的开口:“暖丫啊,都是一家子兄弟姐妹,以后可得互相帮扶着,那寒家小子若是考上了县学,记得让他多帮着旭哥儿,旭哥儿出息了,你这个妹妹自然也是跟着沾光了。”
    “嗯,我晓得阿爷。”冬暖乖巧的笑了笑,倒是让冬老头安心不少。
    冬吴氏在一边倒是挑了挑眉,大概是分家之后,自己当家,再加上冬暖和冬曜给了她不少的底气,如今她也没那么怕冬老太他们了。
    她挑挑眉,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却也顾及着面子,并没有说什么。
    冬老太在一边看着这一幕,把老树皮脸拉的老长,她倒是想动手,但是这个时候再动手,也只会把三房越推越远。
    这一点,冬老头过年的时候,已经说教过她了。
    所以,此时再不满,也不可能动手,最多就是摆个臭脸,表达一下自己的不高兴。
    可惜,不管是冬吴氏还是冬暖都没有理会。
    至于石竹?
    我只管我们家姑娘夫人的,其他人?
    姑娘一早过来就说了,家里关系一般,石竹也不是个傻的,自然是品出其中的意味了。
    所以,表面客气就成了,其他的?
    看不见,听不到。
    三个人拉着竹子和春笋,很快离开了村子。
    冬老头倒是在身后看了很久,等到人消失在村尾,冬老太这才忍不住嘀咕着:“老三家的跟暖丫,越发的不受管教了,那一筐子笋,他们家那几个人,哪里吃得完?也不晓得孝敬阿爷阿奶一点。”
    冬老头这会儿还在思考,怎么能让三房跟大房绑定在一起,最好紧紧的绑在一处。
    依着冬老头如今的思想跟见解,他最多能想到的就是结成儿女亲家。
    冬暖已经订了亲了,而且寒江楼如今似乎也很出息,这样的男人可不能直接抛下不管了。
    所以,跟冬暖这边结儿女亲家不行,那就只能是冬桃了。
    那小丫头也有十二了,年纪是小了些,不过也只是订亲,又不是现在就成亲,还是可以说说的。
    想到这些,冬老头敷衍的应付了几声,便去后院那边找冬大伯了。
    这事儿,他们爷俩可得好好商量一番。
    第240章 提防恶人
    赶着驴车的冬暖,这会儿正在思考,离开之时冬老头的话还有眼神。
    冬暖不介意,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些不怀好意之人的心思。
    所以,心思转了几番之后,冬暖主动开口了:“阿娘, 冬桃和冬枣的婚事,你跟阿爹一家要拿捏住了,如果寒江楼考上县学,冬桃和冬枣的选择就会多一些,读书识字,还会绣工,想嫁个不是那么出息的书生也容易,实在不行, 寒江楼也还有别的认识的朋友,在镇上或是县城讨生活的,总是比村里的好一些。”
    冬吴氏正在回味自己今天的战绩呢,听到冬暖这样说,她有些不太明白:“暖丫的意思是?”
    冬吴氏就算是没有经验,但是参考大嫂那边也知道,不可以早早把冬桃和冬枣订出去,不管是寒江楼出息了,还是冬曜出息了,以后冬桃和冬枣的选择都会多很多。
    只不过,冬暖突然提起,冬吴氏转了转她并不算是太灵活的脑瓜子,好半天之后,这才迟疑着问道:“暖丫的意思是, 你阿爷他们还惦记上这个了?”
    听冬吴氏这样说,冬暖轻笑一声,笑意里透着嘲讽的意味:“阿爷偏向大伯,阿奶偏向五叔的事情, 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瞧着咱们家有出息了,不巴上咱们,他们心里能舒服?可是要怎么巴上呢?”
    说到后来,冬暖反问一句。
    冬吴氏顺势一想就明白了。
    绑上儿女亲家的关系,他们自然就绑定到一起了。
    大嫂娘家的那几个侄子什么的,冬吴氏隐约也知道几个。
    有好有坏,但是出息的没有。
    更多的还是跟村里大多数少年差不多,就是普通人一个。
    虽然说,冬桃和冬枣如今也就是普通的小姑娘,但是……
    在娘亲的眼里,自己的亲生女儿到底不同。
    就算是冬吴氏从前脑子不好,但是这一年来,她已经在学习改变了。
    更何况,冬桃和冬枣如今去学习绣工了,这明显就跟村里普通的小姑娘,区别开来了。
    万一以后冬曜出息了,冬桃和冬枣嫁的不好, 岂不是还要吃亲弟弟的福利?
    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想到这种可能, 冬吴氏脸都绿了,忍不住嘀咕道:“你阿爷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能算计了。”
    在这个家里这么多年, 冬吴氏再傻,也能看出来冬老头他们是什么人。
    如今人不在身边,冬吴氏也有胆子吐槽了。
    冬暖一听她这样说就明白,对方是看懂了。
    “嗯,阿娘自己这边防一手,回头我跟阿爹说一下,让他也记着这事儿。”冬暖可不想跟大伯娘那一家子爱算计的绑定上。
    冬吴氏记在心上,石竹也跟着记了记。
    回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冬暖回去之后,先收拾了一下竹子。
    竹子很长,需要处理之后放回去。
    冬暖带着石竹忙了起来,冬吴氏则是去街上转转,买些晚上的菜品回来,他们一家好吃用。
    傍晚的时候,冬三春关了铺子,顺道把冬曜接了回来,对方毕竟年纪还小,从前寒江楼带着,不需要操心,如今没这个准姐夫带,只能另派个人去接了。
    正好私塾在这一条路上,顺道就能带回来。
    就是没了毛驴,只能走,所以回来的晚一些。
    冬桃和冬枣也在同一条街上,多走几步就能从绣娘那儿把人接回来。
    一家人先收拾了一下,吃了晚饭,冬暖还顺道考教了一下冬曜的功课。
    “阿姐,我学的还可以吧?”冬曜最近还真是挺努力,有的时候也避免不了小孩子贪玩的天性,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慢慢的学会了克制。
    冬暖也可以理解,年纪小,爱玩很正常,慢慢管教呗。
    只要里子没坏透,就还有救。
    “嗯,不错。”冬暖抬手摸了摸他的头。
    然后冬桃和冬枣也期期艾艾的看了过来。
    冬暖顺便看了一下,她们这两天练习的绣品。
    说实话,冬暖对于刺绣了解不太多,不过她问过绣娘,说两个小姑娘还算是努力,冬暖也顺道把两个人夸了夸。
    说过了好消息,之后自然是要把冬老头那边的心思也说一下。
    虽然说是猜测,但是也不得不提前防一手。
    冬三春听完之后,脸就绿了:“阿爹他……”
    说到最后,冬三春说不下去,抹了一把脸,又看了看,瑟缩了一下的冬桃和冬枣,冬三春尽可能的放平声音:“你俩放心,阿爹还在呢,这事儿轮不到你阿爷做主。”
    知道冬三春放在心上,冬暖就放心多了。
    转过天,冬暖就开始着手准备油纸伞了。
    油纸伞制作过程有些复杂,光是扎伞骨就需要很久,如果想要这把伞结实耐用,伞骨的数量就得多。
    四十八是打底,如果再多一点,七十二也是可以的。
    像是如今镇上卖的那些,都是二十四骨,风稍稍大一些,这伞就能被吹废了。
    冬暖在四十八骨和七十二骨之间犹豫了很久,为了对得起自己定的至少十五两的价格,冬暖最后决定,还是扎七十二骨的。
    油纸伞光是扎伞骨就得差不多十天的时间,要扎的结实,好看,还要体现出来自己的功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而扎伞骨的一开始,则是从木料还有竹料开始。
    石竹天天忙前忙后的帮着打下手,如今也不跟着冬吴氏学打络子,制作羊毛毡了。
    她的日常就是跟在冬暖身边,冬暖让她干啥就干啥。
    冬吴氏如今倒还是在那里继续仿制羊毛毡,她也明白自己创造力不强,但是模仿力还是可以的。
    油纸伞没扎几天,冬暖就该去县城了。
    因为寒江楼县试的最后一场考试就要开始了。
    这一次过去,冬暖并不准备去找苟清韵,带着石竹的话,到底不方便,所以住客栈就好。
    把家里的事情交待好之后,冬暖带着石竹最近在她指导下,制作出来的点心,还有一些果子,赶着驴车又去了县城。
    冬暖带的果子是枇杷,说起来这也是一场意外之喜。
    冬暖原本就是准备试试,谁知道还真催生出来了。
    虽然不知道,这是哪位贵人府上种的,但是能长出来,自己能借光就挺好的。
    而且枇杷味道还不错,虽然带着些微的酸,但是口感还算是可以。
    冬暖催生了不少,冬吴氏他们虽然好奇这东西哪来的,镇上可没瞧见一家卖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