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穿越六十年代小知青 第1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51章 对答案
    高考完第二天,王奶奶就说要回去,出来这么长时间了,老头子一个人在家,她有点不放心。
    徐宁也知道留不住王奶奶,就让徐安去送她,又给收拾了些肉和细粮,还有些蔬菜,让小安一起带过去。
    第二天下午,魏兰兰和杨小妹还有潘米过来找她对答案,建民和大林他们也来找小安。
    最后几个男知青也过来了,大人加上孩子,两间屋都坐得满满的。
    牛皮糖从来没看到过家里来这么多人,就兴奋得很,两个屋跑来跑去。
    最后也没对成答案,几个男知青驮着几个孩子在屋里骑大马。
    高考完也没什么心思了,姐弟三个带着牛皮糖在家里吃吃喝喝,等录取通知书。
    新市,大湾村。
    “媳妇,你给我填的那几个学校,按我的分数能考得上吗?”宋明远为了这个事,嘴上都急得冒泡了。
    陆笑然笑看了他一眼,“考都考完了,现在着急有啥用,当时让你多看看书,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又看了看他嘴上的泡,笑道:“行啦,我给你填的那几个学校,分数都不算太高,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些学校的资料,还是徐妈寄过来让他们参考的,她让宋明远给明宇那边也送了一份。
    明宇和宋明远的学习都差不多,两人报的同样的院校,专业也差不多,都是京市那边的学校。
    陆笑然报的是京市的医科大学,学医是她从小的梦想,为了能实现梦想,这一年多,她每天晚上都复习到很晚。
    宋明远听他媳妇这样说,就放心了些,他媳妇学习那么好,肯定能考得上。
    如果他考不上,就要和他媳妇分隔两地了。
    学校那么多男的,他媳妇又长的这么漂亮,万一被人给看上了咋办?
    “媳妇,如果咱俩都去上学,那孩子就留在家里?”
    宋明远有点不舍得,他儿子和闺女多乖呀,又可爱又听话。
    他想了想,又问:“媳妇,咱们现在有多少钱?要不行就在京市买套房子,让妈跟着去给我们看孩子。”
    陆笑然把装钱的袋子拿出来。
    “我上次数了一下,差不多有六千块钱了,这些钱应该能在京市买一套小院子。
    等通知书下来,我们就带着孩子和妈一起去上学,等稳定下来再把爸接过去。”
    陆笑然好一会儿没听到宋明远说话,就抬头看了他一眼,宋明远正眼光柔和的盯着她。
    她脸色微红的转开目光,把钱袋子收起来,和他说:“天不早了,去妈那里把孩子抱过来吧。”
    “媳妇,就让孩子跟着爸妈睡吧,浩浩和甜甜也喜欢跟着爷爷奶奶。”说着就去关门,顺便把灯给吹灭了。
    浩浩和甜甜准备回来睡觉的时候,看门已经关上了,两人推了推,没推动。
    兄妹俩对视了一眼,又回去找爷爷奶奶了,这种事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两个小人经常进不了屋,今天就去和爷爷奶奶睡吧。
    陆笑然听到了推门声,就掐了一下宋明远,让他下去开门。
    宋明远佯装听了听:“媳妇,没人敲门,是风吹的,天不早了,咱们快睡吧!”
    宋婆子看孙子,孙女又牵着手回来了,就在心里吐槽儿子和儿媳妇。
    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这么黏糊,可真好意思。
    宋老头看到孙子孙女又过来睡,就很高兴,忙招呼孙子过来。
    “浩浩过来,今天和爷爷唾。”又对孙女说:“甜甜,你和奶奶睡炕头,那边暖和些。”
    甜甜小朋友很乖,也很心疼爷爷和哥哥,“爷爷,那边冷,你和哥哥也往这边睡些。”
    宋老头听了孙女的话,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笑呵呵的说:“哎呦,我孙女可真乖,怎么这么孝顺,好,爷爷也睡那边,咱们四个挤着睡,暖和。”
    宋老头把被子往这边扯了扯,和浩浩一起躺到被窝里。
    正准备睡的时候,甜甜嗅了嗅小鼻子。
    “什么味道,好臭啊!”
    宋老头把脚偷偷的往被子里伸了伸,宋婆子听了孙女的话。
    大笑道:“死老头子,还不赶快去洗脚,等一下把孙女熏倒了,我和你没完。”
    甜甜皱着眉,捏着小鼻子道:“爷爷,你又不洗脚,哼,我今天不要和你一起睡了。”
    宋老头马上从被窝里爬起来,讨好的说:“甜甜,爷爷不知道你今天在这里睡,爷爷马上去洗脚哈。”
    说着穿上鞋就往外走,宋婆子大笑道:“死老头子,我说了一辈子都不管用,现在有人能治你了吧,哈哈哈哈哈。”
    第252章 录取通知书
    榆树村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是村里的一个高中生,他是报考的本省院校。
    红党也收到了哈工大学的通知书。
    后面是魏兰兰和陈向东,两人报的是浙省大学,
    后面杨小妹,孙浩,也收到了海市大学的通知书。
    胡成,潘米,建民,大林收到了京市的录取通知书,
    胡成报考的交通大学,潘米是师范大学。
    建民是京市科技大学。
    大林是理工学院。
    村里人都沸腾了,大栓婶子和村长媳妇,还有陈奶奶,拿着鸡和鸡蛋来感谢徐宁姐弟俩。
    要不是他们提醒的早,三人从去年就开始复习,哪里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
    徐宁看她们拿过来的鸡和鸡蛋说什么也不收。
    但三人哪里听她的,放下东西就跑,说改天再来找她说话,把徐宁搞得哭笑不得。
    忙对跑在后面的陈奶奶说:“陈奶奶,东西我收下了,你老跑慢点,别摔着了。”
    陈奶奶边跑边笑道:“没事儿,我的身体好着呢,自从红党考上大学,我感觉浑身都是劲。”
    姐弟俩看着地上放的那几只鸡,还有三篮子鸡蛋,只有先收下了。
    村里几个没考上的都过来找徐宁和徐安借复习资料。
    姐弟俩都没吝啬,把以前的复习资料全部收拾出来,让他们拿走了。
    徐宁又按这次的高考卷子出了很多题,让他们拿回去做,说如果有不会的,随时过来问。
    几人都很感激,村里人也说姐弟俩人品好。
    邮递员大叔来的时候,徐宁和徐安正在包饺子,小莫在屋里和牛皮糖玩。
    他先到的徐宁这里,刚走到门口就喊:“徐知青,徐知青,你们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你们考上大学啦。”
    声音里是掩饰不住的高兴,他这段时间都在送通知书。
    每天都要把刚来的信件认真检查一次,恐怕把姐弟俩的通知书给漏了。
    今天通知书刚寄过来,他拿着通知书,就往榆树村来了。
    徐宁听到他的声音,边往外走边对徐安说:“小安,你赶快下些饺子,让大叔吃了再走。”
    邮递员大叔看她出来,激动地说,徐知青,你和你弟的录取通知书寄过来了。”
    徐宁接过牛皮信封也没忙着打开,对他笑说:“叔,去屋里坐会儿,小安正在下饺子,你吃一碗暖暖身子再走。”
    邮递员连忙摆摆手说:“不吃啦,不吃啦,我还要去知青院送通知书。”
    “叔,吃顿饭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小安已经开始煮了。”说着就接过他手里的自行车,推到院子里。
    小安也在厨房里喊:“叔,快进来坐,马上就煮好了。”
    邮递员大叔很不好意思的跟着徐宁进屋,吃了一大碗热乎乎的饺子。
    和两姐弟恭喜了一番,又去知青院送通知书了。
    徐安把那个牛皮信封打开,里面薄薄的一张纸。
    徐宁也打开了信封,和小安的那张纸基本上相同,只是两人一个法律系,一个经济系。
    姐弟俩相视一笑,希望这张纸是他们人生起航的开始。
    知青院的林妙和顾文平也拿到了通知书。
    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和那本书不一样的是,两人都没有被第一志愿京大录取。
    林妙被第二志愿外国语大学录取了,顾文平被一个分数要求不太高的大学录取了。
    徐宁听了以后就没管了,别人上哪个大学,和她也没什么关系。
    看别人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知青院没收到的几人,心里都有点着急了。
    刘少杰和张海荣已经开始复习了,如果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接着考。
    杨文礼看潘米考上了,他还没收到通知书,就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
    他读书的时候学习一般,下乡这几年又没很少看书。
    还是徐安从京市回来的时候,和他们说可能要恢复高考,他才开始学习。
    但这几年知识都丢的差不多了,他本来基础又差光,几个月又哪里补得回来。
    他报的是京市一所一般的院校,就这都没收到通知书。
    他看刘少杰和张海荣都开始复习,准备下次的考试了,他也把复习资料找出来,天天闷头苦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