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2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当天晚上,郑襄元做了一个梦。
    那是小时候,她爬到病床上趴在妈妈身边,妈妈揉着她的脑袋,喊她小襄元,唱莎莉熊的歌给她听,轻轻柔柔地把她按到更深一层的梦境,一层,再不会被睡醒时的俗世打扰的梦境。
    待她惊醒时,已是第二天,窗帘拉得紧密,满室仍是黑暗。
    脑中全是莎莉熊的旋律,她不由自主哼了几句。
    翻山越岭渡河溯溪,狂风暴雨飢饿难耐,跌倒了也不要怕,啊啊啊他。
    毒蛇猛兽荆棘藤蔓,无数关卡等着你闯,请你千万不要退,欸欸欸缩。
    飞起来吧,飞起来吧,谁说的,小熊不,能飞呢。
    啦啦啦啦……
    一时间,脑中闪过什么,郑襄元赶紧从床舖上跳了起来!
    她凌乱地从书房找到客厅,没找到,这才从慌张地洗漱更衣,踉踉蹌蹌夺门而出,乒乒乓乓往实验室跑!
    她醒得太早了,天都还没亮,视线尽头一片寂寥的蓝,可她管不了那么多,抓着机车钥匙,无视了几个红绿灯,踢倒了几部脚踏车,径直衝到研究室。
    忙乱地拿起钥匙开锁,找到自己的座位,抽屉第一格,卓更甫的论文!
    抽出一张纸一枝笔,她坐下,呼吸都还没缓过来,手已经自动开始第无数次的论文公式证明。
    是这个是这个,肯定是这个!
    她已经把这个公式证了无数次了,除了几个小地方,其他几乎不需要思考,她因此写得很快,写得很急,压根儿无法注意周遭变化。
    在她写下最后一个式子后,她有些犹豫的看着尾端,小心翼翼地抬头。
    与此同时,陶笛吹出的莎莉熊旋律在耳边响起。
    终于,成了。
    这才是穿越的条件。
    *
    莎莉熊、论文公式,还有存在于另一个时间点,对应的陶笛声。
    三者缺一不可,也不可抽换顺序。
    郑襄元眨着眼睛,这回,她没有急着衝出去。
    这次的陶笛声不是现场演凑,而是存在卡式录音带里,磁带不停旋转,声音从收音机中滚出,比起上回零零碎碎的音符,这回显得完整许多。
    不过依旧是纯旋律,没有词。
    第二次穿越,郑襄元不再像上次那样惊慌,颇有经验地先瞧瞧四周,这摆设,这格局,她熟的很,就是庄绍仁的研究室,只是整体环境崭新许多。
    她张望了一会儿,找到一块金属名牌,上面烫着几个遒劲的字体──陈教授的名字。
    这人是卓更甫的指导教授,亦是核能在国内的权威大佬,换句话说,在庄绍仁之前,这间研究室是陈教授的,卓更甫当年,就是在这里做研究的。
    除了个人物品,这里跟郑襄元认知中的实验室几乎没有不同,她再不需要花时间熟识,视线一转,扫到中间实验桌上的一摞文件,明显是研究纪录。
    她走上前拿起最上面的纸张,上头明晃晃写着记录年月日和记录人员,卓更甫的名字赫然跃入视线。
    月份和日子依旧,跟她正常所处的时间,是同一天。
    年份则是,二十六年前。
    是爸爸和卓更甫二十六岁那年。
    换句话说,两次穿越,这里,已经过去了四年。
    京大正是在这段期间从老家那儿迁移校址到这儿,延续到今日都没有改变。
    看来除却啟动条件,这本论文製造出来的穿越,横亙着年分,其馀的因素都是一致的。
    所以,甭管她再怎么论证公式,也不能随便穿越。
    得在相同的日期地点,在另一个不属于现在的年份上,有与之接应的歌曲才行。
    郑襄元转动着眼珠子,条理分明地釐清每一个问题。
    最后则是……
    她将视线定在一旁的书柜上。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她之所以能来到这个时代的原因,那本关于时间的论文,就是在这个月诞生的。
    她拧着眉朝书架上寻找,那儿确实有几份卓更甫发表的文献,但全都不是毕业论文。
    伸手翻了翻那些文献,确定卓更甫的研究领域依然是核能,这让她心里的疑惑又更大了些。
    卓更甫是基于什么理由,写了一个跟她的研究领域差异如此大的毕业论文呢?
    就算郑襄元大致理解了穿越的条件,对卓更甫还是有一箩筐的疑惑。
    视线一转,再度瞟回面前的研究报告。
    郑襄元打量那叠白底黑字,到底克制不住慾望伸手翻了翻,这一翻才发现,那可不只是一叠研究报告,里面还包括了许多政府机关的公函文件。
    她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对照着日期,找到最起始的那份。
    最早一份,就是三十年前陈教授向政府申请在实验室改造反应炉加速器的文件,也就是当初在寝室里卓更甫坚定不移说着的愿景,这本是一个学术与当局合作的前瞻计画,能为未来经济能源建构格局的雏型。
    而回应这份计划的政府文件,上头大大写着「有待商议」几个字。
    她拧着眉,按照时间顺序一张一张看下去。
    却不知这一看,心脏缓缓地、高高地提了起来,提案,回应,再提案,再回应,一来一往,层层叠叠,愈看,愈觉得大事不妙。
    一直翻到最后一张,横跨足足四年的时光,手指捏着的边角,按皱了「驳回」二字。
    ──社会运动风起,环保为当前主流,经费补助观感不佳,恕驳回。
    她整个背脊已全是冷汗。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卓更甫的论文题目大大转向。
    也终于将自己所知道的歷史与现在的僵局连结在一起。
    四、五十年前,经济起飞,基础建设蓬勃发展。
    那时候的高等教育还没那么普遍,设有研究所的学校少之又少。
    京大在那时已是第一志愿,京大物理,更成了第一志愿中的第一志愿,里面的人随便抓一个出来,就算是系上最后一名,也申请得到国外一流理工大学。
    作为当时新兴领域的核能,有享誉国际的大佬陈教授坐镇,只有最优秀的理工人才才能进入该领域,那会儿,大伙儿都是抱着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没日没夜,投入一切。
    这样的风气,到了约莫三十年前,社会运动兴起,开始转变。
    彼时吹进一股环保风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一路到三十年后,反核成为人们口中的主流,培育核能人才的京大物理,也从第一志愿,一路掉到三十几名。
    掉名事小,这些年里,愈来愈少人了解核能,才事大。
    政策动盪,人力就会短缺,招不到学生,教授连着退休,日渐凋零,也就再没有人懂得如何看守核电厂,不论是维护,还是除役,通通是挑战。
    搞废核能,替代能源在三十年内亦无法独挑大樑,能源经济就会崩盘,被他国踩在脚下,早晚的问题。
    二十六年前,这个时间,这个时候,是实验室老旧反应炉更新的关键点,同时也是核能发展的转捩点。
    在这一张一张的白纸高叠起来的拒绝之后,核能从此隐于云雾之下,就算只是张口说说,也会被反核团体抨击得体无完肤,成为再没人敢正大光明讨论的阴影。
    即便大约在十几年前,减碳成了能源议题的重点,与碳排放无关的核能有了悄悄復甦的机会,但事已至此,为时已晚。
    三人成虎,核能二字,早就成为人人口中一点唾沫就能吐死的对象。
    这已经不是科学问题了,要懂得机械工程、电子学、热力学、材料学的核能,在郑襄元的世代里,成了舆论问题。
    而得不到补助回应的卓更甫,自然也没办法,再研究原先的题目了。
    郑襄元觉得有什么东西从脚底下涌了上来。
    火热热,滚烫烫。
    比她被那个莫名其妙的前女友贬低时,还要更加的波涛汹涌。
    她知道,她最好离开这,去找卓更甫,现在就去。
    可她动不了。
    她没有办法想像那个真诚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人,现在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狱。
    她没有办法想像那个从语言到行动全都是在为社会着想的人,最后却得迎面社会的反扑。
    她没办法想像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她光是看着这些档案,就已经心如死灰,无法呼吸了。
    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卓更甫呢?
    她还能,像最初看到她时,笑得璀璨明亮吗?
    「喂,你还在这干嘛呢!都几点了啊!」
    忽地一道惊天动地的咆哮吓得郑襄元浑身一震,几张文件被扫到地上,一转头,就见年轻版大鬍子庄绍仁孔武有力地站在实验室门口。
    莫名就回到被指导教授支配的恐惧。
    郑襄元捡起地上的纸张,小心翼翼问,「你……要、要干嘛?」
    就算未来会成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庄绍仁那一身的狂傲不羈依旧是年少有成,脏话讲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靠夭咧还要干嘛?操,还能干嘛,你新来的?去所办啊!卓更甫都要停学了还婆婆妈妈个鬼!死娘们,你不是他们实验室的吗?!没有点同窗之情?!」
    此时此刻,郑襄元已经无法在意被指导教授脏话连环骂后内心到底多分裂了。
    她瞪大眼睛,「停、停停学?」
    「妈的!连个学妹也不好好带,那臭傢伙活该被停学!」见她一脸无知,庄绍仁烦躁地捶了捶门板,「来啊,走啊!多点人去,陈教授或许能改变心意啊!」
    这下,郑襄元再也不敢废话。
    慌慌张张放下手上所有东西,跟着此时与她年纪相去不远的指导教授快速离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